美国观察到奇异现象:中国歼十一战机几乎成为打击美军的主要力量

在南海的上空,美方已经提前宣布了“敌人”的身份。

歼-11这款飞机频繁亮相,让美国不得不开始反思了。不过,偏偏就只盯上了歼-11,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吗?

在中美军机多次靠得很近的相遇中,令人奇怪的是,美方注意到,和他们对峙的,往往不是中国最尖端的歼-20隐身战斗机,而是那些显得有点陈旧的歼-11系列。这可是让美国的军事专家感觉挺奇怪的事儿。

其实这歼-11的背景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中国在1992年从俄罗斯进口了苏-27飞机,紧接着在1999年又引进了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之后,中央作出决定,尽快实现苏-27的国产化,最终自行研发的苏-27就被命名为歼-11。

经过多年的努力,歼-11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不仅如此,歼-11B的改进型号还搭载了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这也意味着歼-11现在完全是一款国产战斗机了。

军事专家说,歼-11能成为拦截美军飞机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因为它在性能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不错的平衡。比起更先进的歼-20,歼-11的运行花费更少,但它非常适合日常巡逻和拦截任务。

而且,歼-11经过一番不断的提升,战斗力变得不可小觑。被叫作“白头歼-11B”的改良版,可能装配了和歼-16一样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能兼容射程很远的PL-15空空导弹,性能更上一层楼。

甚至有军事专家指出,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歼-11B,在机载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目标检测与跟踪数量以及抗干扰性能等方面,都比原版提高了好多倍。

原因之一嘛,是因为歼-11频频亮相让美军特别重视,甚至有人坦言,美国自己都怕变成歼-11“练兵”的目标,怕被练出来更厉害的对手。

这个推测呢,是因为根据美方的统计,显示在那些危险系数很高的拦截任务中,歼-11占了70%以上的比例。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了,光在2023年一年里,就出现了好几次让人关注的拦截行动。

2023年2月,有一架歼-11在南海国际空域遇到美军侦察机,两者距离非常近,不到2米;到了7月,歼-11向美军飞机投掷了信号弹,距离大约是270米,算是给对方发了个警告。

到了10月,一架歼-11以高速掠过的姿势飞到美军B-52轰炸机前面,距离不到3米,真是惊险刺激。

到了2024年,有个事儿挺热闹的,两架歼-11遇到四架美军FA-18舰载机的雷达锁定,可中国的飞行员一点都不惧,硬是把美机给逼退了,气势十足。

嘿,这都要问啊,派歼-11主要是它在空中力量里的“主力军”嘛,性能稳定,操作熟练,反应快,打起来靠谱。再说了,歼-11在性能上跟其他机型比,算是比较成熟的了,出马效率高,能应对各种情况。装配和训练都比较成体系,派它出战,心里也有底儿,毕竟是国家空中战力的重要保障。

那当然啦,性能优势不言而喻,派歼-11出来,效果那是杠杠的!

歼-11之所以能成为拦截的主力,主要还是靠它那些牛逼的性能指标。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歼-11的油箱能装到9.4吨,作战半径也达到1500公里,完全可以在南海那块宽广的空域内自由驰骋。

跟轻型战机比起来,歼-11就不用老跑去加油了,能在远海长时间带着,任务也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歼-11可不是啥普通“旧款战机”,经过中国自主的升级改造,最新的歼-11BG已经换上“太行B”发动机和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空战推重比飙到1.32,超过了法国阵风战机,探测距离也提升到了200公里以上。

经济性可说是歼-11成为主力机型的另一大关键点。它每小时的飞行花费大概只有歼-16的三分之一,维护开支也比多用途的歼-16或进口的苏-35低得多。在和平时期负责拦截任务时,这样的省钱效果就显得尤为关键啦。

另外一个原因嘛,就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让对手搞不清底细,起到迷惑作用!

简单说,战略上的保留点可是重头戏。比如说歼-20,这中国目前最牛的隐身战机,它的隐身涂料和雷达特性可是高度保密的。要是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可能会被美军捕捉到关键细节,到时候战时优势就没啦。

实在说来,当年2019年东海交火时,一架歼-20特意撞上了“龙勃透镜”,用来故意放大雷达反应。这玩意儿的用意,就是想掩盖它的真正隐身性能,让对方看不出它的实际战斗力。

歼-16没出现,也不是没有原因。虽然这款“终极侧卫”实力更硬,但双座布局让它的机动性比歼-11差了15%左右,而且飞机的使用寿命也更为珍贵。

美军多派出侦察机、反潜机啥的,不是最厉害的那波武器,中方自然就走“够用就行”的高性价比路线啦。

再加上,歼-11本身性能不错,数量也多,实力挺强的。中国空军已经部署了超过400架歼-11,差不多是歼-20数量的两倍。这种规模上的优势,让中国可以实行三班倒的战备制度,每批飞机飞3个小时就换班,确保全天候无间断的巡航覆盖。

要知道,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歼-11也在持续改进。通过中期寿命延长计划,歼-11的飞机结构得到了加强,使用寿命从2000小时升到了3000小时以上。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一直服役到2035年,甚至更长时间。

未来,歼-11大概会继续升级矢量喷管和航电设备,增强它的超机动能力。

虽然和美军的F-22比起来还差点啥,但歼-11在花费和性能的平衡上,明显更划算,这也为中国空军带来了更多的战术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