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三员大将被曹孙刘瓜分,刘备抢到的为何让孔明都忌惮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楚锋编辑|楚锋

《——【・前言・】——》

提起刘表,多数人都觉得他是“守成之主”,麾下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猛将。可真翻遍《三国志》和地方史志才知道,荆州这块地界藏着的狠角色,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在曹孙刘阵营里横着走。尤其是刘备抢走的那位,战力拉满,连诸葛亮都得让他三分,压根不是演义里写的“有反骨”那么简单。

魏延:被骂了千年的“汉中铁壁”

魏延在刘表手下时,就是个敢打敢冲的硬茬。当时荆州军分守各地,魏延带着一队人马驻守长沙外围,遇上山贼作乱,他不用援军,自己带着亲兵就敢冲上山寨,把山贼头目直接拎回营中,这股狠劲在荆州军里少有人及。

建安十三年,曹操打荆州,刘琮吓得直接投降,魏延却不认怂,带着手下士兵往南跑,非要找刘备汇合。半路上遇上曹军追兵,他让士兵先走,自己单枪匹马断后,一杆长枪挑翻十几个曹兵,硬生生杀出一条路。等见到刘备时,他身上带着伤,却笑着说“愿为将军打先锋”,这份胆识,当场就让刘备刮目相看。

后来刘备打汉中,拿下地盘后要选一个人守汉中,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会是张飞,毕竟张飞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又是沙场老将。可刘备却把大印递给了魏延,还当众问他“若曹操举天下而来,你当如何?”魏延直接拍着胸脯说“曹操举十万之众至,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为大王吞之!”这话不是吹牛,他守汉中那几年,在各个关口修堡垒、练士兵,还搞出“错守诸围”的战法,让曹魏大军愣是没敢跨过汉中一步。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想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没答应,后世总说魏延这主意太冒险,可没人想想,当时曹魏在长安的守将是夏侯楙,这人是个草包,魏延要是真杀过去,说不定真能一战定关中。魏延不光敢想,还敢干,每次北伐他都主动请缨当先锋,街亭之战要是让他去守,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惨败。

可惜这么个猛将,最后却落了个“谋反”的罪名,被马岱斩杀。说到底,不是魏延有反骨,是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谨慎的诸葛亮始终放心不下。但论实打实的战力和守城本事,魏延在三国后期,绝对是顶尖水平。

文聘:曹操最信任的“荆北门神”

文聘在刘表手下时,管的是荆州北部的防务,主要盯着曹操的军队。他不像魏延那么张扬,做事稳得很,每天带着士兵巡查边境,修城墙、练阵法,把荆北防线打理得滴水不漏。刘表活着的时候,好几次曹操想派小股部队偷袭荆州,都被文聘提前察觉,打了回去。

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文聘却躲在家里不肯见曹操。曹操派人把他叫来,问他为啥不来,文聘红着眼说“我没能守住主公的地盘,还有脸见人吗?”这话一出口,曹操立马觉得这人是个忠臣,不光没怪罪他,还让他继续守荆北,给了他“讨逆将军”的封号,还赏了他一队精锐骑兵。

文聘也没辜负曹操的信任。他守江夏的时候,关羽好几次想从水路打过来,都被文聘拦住。有一次关羽带着战船顺流而下,文聘不等援军,自己带着几艘快船就冲了上去,靠着熟悉水势,把关羽的船队搅得乱七八糟,最后关羽只能退兵。这一战下来,文聘在荆州的名气更大了,连东吴的人都知道,江夏有个文聘,不好惹。

后来孙权派周泰打江夏,带了好几万大军,还出动了战船。文聘知道自己兵力少,就玩了个“空城计”,把城门大开,自己带着几个士兵在城楼上喝酒。周泰一看这架势,以为有埋伏,不敢进城,僵持了几天只能撤退。文聘等孙权的军队退到半路,突然带兵杀出,缴获了不少粮草和武器。曹操听说后,直接给文聘升了官,还赏了他一千户的食邑。

文聘守荆北几十年,从曹操到曹丕、曹叡,三任皇帝都信任他。他不光会打仗,还会治理地方,在江夏的时候,他组织士兵屯田,让军队自己种粮食,不用靠朝廷接济,还能给老百姓分点余粮。当地百姓都念他的好,给他立了生祠。就这么个能打能治的狠人,在刘表手下没咋出名,到了曹操这儿,才算真正发光发热。

甘宁:孙权嘴里的“江东猛虎”

甘宁早年是江湖上的“锦帆贼”,带着一帮兄弟在长江上闯荡,坐船的时候,船帆都用锦缎做的,走到哪儿都威风凛凛。后来他觉得这样混下去没出息,就投奔了刘表,可刘表手下的人觉得他是“山贼出身”,看不起他,只给了他个小官,根本不让他带兵打仗。

甘宁心里憋屈,就想着换个地方。当时周瑜和吕蒙都向孙权推荐他,说这人是个猛将,孙权二话不说,派人把甘宁请来,还亲自到营门口迎接。甘宁一见孙权这么看重自己,当场就把心里的想法全说了出来,建议孙权先打黄祖,再取荆州,最后图谋巴蜀。孙权听了特别高兴,立马给了他一支军队,让他去打黄祖。

甘宁打黄祖的时候,那叫一个猛。黄祖派大将陈就带着战船拦路,甘宁带着十几艘快船冲过去,自己拿着大刀跳上陈就的战船,一刀就把陈就砍死了。士兵们见主将这么英勇,跟着冲上去,把黄祖的军队打得大败。这一战,孙权成功拿下江夏,还杀了黄祖,报了当年父亲孙坚被杀的仇。孙权拍着甘宁的肩膀说“要不是你,我拿不下江夏!”

后来合肥之战,曹操带着大军把孙权围在逍遥津。当时孙权身边只有几千人,曹操却有十几万大军,情况危急。甘宁主动请缨,要去袭扰曹营,他挑了一百个精锐士兵,晚上趁着夜色,悄悄摸到曹营外面,一声令下,一百人呐喊着冲进去,见人就杀,把曹营搅得鸡飞狗跳。等曹操反应过来,甘宁早就带着人跑了,还斩杀了几十名曹兵。孙权笑着说“孟德有张辽,吾有甘兴霸,足以匹敌矣!”

甘宁不光勇猛,还特别讲义气。他手下有个士兵犯了错,害怕被处罚,跑到吕蒙那里躲着。甘宁知道后,就去吕蒙家求情,还保证不杀那个士兵。吕蒙把人交给他,结果甘宁回去后,还是把士兵杀了。吕蒙气得要带兵去打甘宁,甘宁却不慌不忙,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吕蒙。吕蒙见他这么坦诚,气也消了,还摆酒给他压惊。就这么个又猛又讲义气的人,在刘表手下被埋没,到了东吴,却成了让曹操都头疼的猛将。

刘备捡漏的“隐藏王者”:黄忠

说起刘表手下的猛将,很多人只知道魏延、文聘、甘宁,却忘了还有个黄忠。黄忠在刘表手下时,只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平时就是带着士兵训练,没什么大仗可打,所以没什么名气。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将,后来会成为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

建安十四年,刘备打长沙,黄忠和关羽交手。当时关羽觉得黄忠年纪大,没把他放在眼里,结果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羽心里纳闷,这老头怎么这么能打?第二天再战,黄忠故意输给关羽,关羽知道后,觉得黄忠是个义士,就劝他投降刘备。黄忠见刘备是个仁德之主,就答应了。

刘备入川的时候,黄忠跟着出征,一路上立下不少战功。在雒城之战中,他带着士兵爬城墙,第一个冲上城头,杀了守将张任,为刘备拿下雒城立下头功。后来打汉中,黄忠更是打出了这辈子最辉煌的一战。当时夏侯渊带着大军守定军山,黄忠奉命去攻打。他先让士兵坚守不出,等夏侯渊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带兵冲下山,夏侯渊没反应过来,被黄忠一刀砍死。这一战,直接打破了曹魏在汉中的防线,刘备也因此顺利拿下汉中,称了汉中王。

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和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并列。关羽一开始还不服气,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等他听说黄忠杀了夏侯渊,也不得不承认,这老头确实有本事。诸葛亮一开始也担心黄忠年纪大,打不了硬仗,可看到黄忠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连连称赞。

黄忠这辈子,前半生在刘表手下默默无闻,后半生跟着刘备,才算真正扬眉吐气。他虽然年纪大,可战力一点不输年轻人,射箭更是百发百中,有“神射手”的称号。在三国时期,像黄忠这样大器晚成的猛将,真没几个。

刘表这辈子,虽然没能成就霸业,可眼光确实独到,手下藏着这么多猛人。可惜他太保守,没能好好用这些人才,最后让曹孙刘三家捡了漏。这也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能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成大事的关键。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2019年重印本。

《后汉书・刘表传》,中华书局,2021年版。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中华书局,2020年版。

《荆州记》(东晋・盛弘之),中华书局,2018年校注本。

《三国史话》(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