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一片死寂,王秀珍躺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妈,您当时怎么就不听劝呢?"儿子王东明红着眼圈,声音颤抖。
床边的另外四位老人也是同样的表情,张桂花握着拐杖的手在颤抖,李翠芳不停地擦眼泪,陈玉兰和刘淑慧相对无言。
"都是我,都是我害了大家。"王秀珍哽咽着说道,"当时那个导游一再提醒我们危险,可我们偏不听..."
护士推门进来换药,看到这一屋子七十多岁的老人都在哭,不禁叹了口气。
这一切,都要从三个月前那次"完美"的旅游计划说起。
01
王秀珍退休十三年了,从一名小学教师变成了社区里最活跃的老太太。
儿女都忙着工作,老伴儿五年前去世后,她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在楼下和邻居们聊天打牌。
"这样下去不行啊,咱们都七十多了,得趁着还能动,多出去走走。"王秀珍对几个老姐妹说道。
张桂花最先响应:"对啊,我儿子总说工作忙没时间陪我旅游,咱们自己组织不是挺好?"
李翠芳点头赞同:"我攒了点退休金,正愁没地方花呢。"
陈玉兰作为退休医生,考虑得更周全:"咱们几个身体都还不错,确实可以试试。"
刘淑慧算账最在行:"跟团便宜,但约束太多。咱们自由行,想在哪儿多待会儿就多待会儿。"
五个老太太一拍即合,王秀珍自然成了这个小团体的组织者。她性格外向,做事认真,退休前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强。
第一次出行选择了附近的古镇,两天一夜。王秀珍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制定详细的行程表,联系住宿,查看天气预报。
"秀珍啊,你这比旅行社安排得还仔细。"张桂花笑着说。
那次旅行非常成功,五个老人玩得很开心,拍了无数照片。回来后,她们成了社区里的"网红团队",很多老人都羡慕她们的勇气和活力。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她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足迹也越来越远。
02
从近郊古镇到省内名山,从历史古迹到自然风光,两年多时间里,王秀珍她们已经去了十几个地方。
每次出行前,王秀珍都会召集大家开个小会,商量行程安排。这天,她们又聚在王秀珍家里。
"这次咱们去江南水乡怎么样?我在网上看到那边春天特别美。"王秀珍拿出打印好的资料。
"好啊,我早就想看看真正的江南风光了。"李翠芳眼睛亮了。
张桂花有些担心:"路程有点远啊,咱们这个年纪..."
"怕什么,现在交通多方便,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陈玉兰说道,"而且咱们经验丰富了,什么场面没见过?"
刘淑慧翻看着资料:"住宿和交通都安排得挺好,价格也合理。"
"那就这么定了,下个月出发。"王秀珍拍板决定。
随着出行次数增多,五个老人变得越来越自信。她们觉得自己已经是"资深旅行者"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王秀珍在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总能获得大量点赞和评论,邻居们都夸她们有活力,子女们虽然偶尔担心,但看到母亲开心,也就默许了。
"妈,您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听导游的话。"女儿王晓红每次都要叮嘱。
"放心吧,咱们又不是小孩子,知道轻重。"王秀珍总是这样回答。
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的自信,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03
三月中旬,五个老人踏上了前往江南的旅程。
高铁上,她们兴奋地聊着这次的行程安排,王秀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相机。
"这次一定要拍很多漂亮的照片,回去让那些没出门的老太太们羡慕羡慕。"张桂花笑着说。
到了目的地,当地的风光确实没有让她们失望。古老的石桥、清澈的河水、白墙黛瓦的民居,处处都是画一般的美景。
第一天的行程很顺利,她们游览了几个著名景点,拍了很多合影。晚上回到客栈,大家都很满意。
"明天咱们去那个江边公园,听说那里的景色最美,特别适合拍照。"王秀珍查看着第二天的行程。
"我都准备好了,明天要穿那件红色外套,拍出来效果好。"李翠芳兴奋地说。
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那个所谓的"江边公园"其实是一个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域。由于连日春雨,江水上涨,部分区域已经不适合游客靠近。
当地政府已经在危险路段设置了警示牌,并安排导游特别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但是,五个老人此时沉浸在旅行的兴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04
第二天一早,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
导游小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有责任心。在去江边公园的路上,他特别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
"各位阿姨,今天咱们要去的江边公园风景确实很美,但是有些区域因为地质原因不太稳定,特别是靠近江水的那些观景台。大家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在安全区域,不要越过警戒线。"
王秀珍她们正聊着天,并没有太在意导游的话。
"年轻人就是胆小,我们去过那么多地方,什么场面没见过?"张桂花小声嘟囔。
到了江边公园,眼前的景色确实美得令人窒息。春日的江水波光粼粼,远山如黛,近水如镜,柳絮飞舞,花香阵阵。
"哎呀,太美了!快,咱们去那个最靠近水边的地方拍照。"李翠芳指着一个伸向江面的观景台。
导游小刘赶紧拦住她们:"阿姨,那边有警示牌呢,不能过去。咱们就在这里拍,角度也很好。"
王秀珍不满地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就想拍几张好照片,那点距离有什么关系?"
"真的不行,那边地面不稳,万一出事情..."导游很着急。
"你看你,我们都七十多岁了,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还用你个小娃娃担心?"陈玉兰有些不高兴。
其他游客都在安全区域拍照,只有王秀珍她们五个老人坚持要到危险地带去。
05
导游小刘拦了好几次,但五个老人态度很坚决。
"你们年轻人就是胆小,这么一点点距离能有什么危险?"王秀珍挥手表示不耐烦。
"就是,我们出来玩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听你们这些限制那些限制。"张桂花也附和道。
刘淑慧指着远处:"你看那边的景色多美,站在那里拍照肯定特别好看。"
导游小刘急得满头汗:"阿姨们,真的不能过去,那个警示牌不是摆设,是因为真的有危险啊!"
"什么危险?不就是离水近一点吗?我们又不下水。"李翠芳不以为然。
陈玉兰作为退休医生,觉得自己很有经验:"小伙子,我们都是过来人,什么状况判断不了?你就放心吧。"
眼看拦不住,导游只好跟在后面,希望能随时保护她们。
五个老人兴高采烈地走向那个被警示牌围住的观景区域,完全没有意识到脚下的危险。
王秀珍已经拿出了相机,准备给大家拍一张完美的合影。
"来来来,大家站好,我给你们拍张照。"
就在这时,她们脚下的地面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
06
"咔嚓"一声,不是相机快门的声音,而是地面开裂的声音。
王秀珍脚下的观景台突然塌陷了一角,她整个人失去平衡,向江水中倒去。其他四个老人想去拉她,却也一起失足跌落。
江水虽然不深,但五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落水,瞬间就慌了神。
张桂花不会游泳,在水中拼命挣扎,呛了好几口水。李翠芳的腿撞到了水中的石头,当场就站不起来了。陈玉兰虽然是医生,但此时也完全失去了冷静。
导游小刘和几个游客立即下水救援,但江边的泥沙很滑,救援过程异常艰难。
王秀珍是最后一个被拖上岸的,此时她的头部已经撞到了水中的暗石,血流不止。
"快!叫救护车!"导游小刘大声喊道。
等救护车到达时,五个老人都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李翠芳的腿明显骨折,王秀珍因为头部撞击出现了轻微脑震荡。
07
在医院里,医生的诊断让所有人都心情沉重。
"老人家,您这是轻微脑震荡,需要住院观察一周。"医生对王秀珍说道。
李翠芳的情况更严重,腿部骨折需要手术,恢复期至少三个月。
张桂花因为呛水导致肺部感染,也需要治疗。陈玉兰和刘淑慧虽然伤势较轻,但都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更让她们难过的是家人的反应。
王东明赶到医院时,看到母亲包着纱布躺在病床上,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妈,您说您这是何苦呢?导游不是提醒过您吗?那个警示牌您也看到了,为什么就不听呢?"
王晓红也哭了:"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
其他几个老人的家属也都赶到了,病房里一片哭声。
最让王秀珍痛苦的是,这次事故不仅伤了自己,还连累了其他四个老姐妹。
"都是我的错,是我坚持要去那个危险的地方拍照。"王秀珍哽咽着说。
张桂花握着她的手:"秀珍,别这么说,我们都是自愿的。"
但是,说什么都晚了。
08
住院的这一周,五个老人每天都在后悔中度过。
王秀珍看着自己的伤情诊断书,想到高昂的医疗费用,想到家人的担心,想到朋友们的议论,心中满是悔恨。
"如果当时听导游的话就好了。"这句话她已经说了无数遍。
李翠芳躺在另一张病床上,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眼泪止不住地流:"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能不能恢复如初还不知道呢。"
最让她们痛苦的是,这次事故让家人对她们失去了信任。
王东明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就别再组织什么旅游团了,在家好好待着不行吗?"
"我们也是为了您好,您看这次差点出了大事。"王晓红也劝道。
其他几家的子女也是同样的态度,从此以后,五个老人的旅游生涯彻底结束了。
出院后,王秀珍经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呆。那些美好的旅游回忆,如今都变成了痛苦的提醒。
她拿出那些旅游照片,想起每次出行前的兴奋和期待,现在只剩下深深的后悔。
"为什么当时就不听劝呢?"她喃喃自语,"就为了拍几张照片,值得吗?"
楼下又有老人在讨论旅游的话题,王秀珍赶紧关上了窗户。她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脸面去组织什么旅游团了。
那个春日午后的江边,那个本该美好的拍照时刻,成了她们这辈子最后悔的回忆。
如果时光能够重来,她们一定会乖乖听从导游的劝告,在安全区域拍照。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要用一生去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