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风波后续:罗永浩“消失”3天后,反而冒出许多人出来声援西贝

罗永浩的微博停更在拆台西贝的最后一条,抖音账号三天没更新动态,连 IP 地址都悄悄跳到了香港。

就在全网猜测 “老罗是不是被约谈了” 的时候,餐饮圈的“友军”就炸了锅。

西贝被曝用两年冷冻鱼、标榜“无预制”实则满厨房料理包,本以为是行业自省的契机,结果你猜怎么着?一场更诡异的戏码正在餐饮圈上演 —— 平时互相较劲的老板们突然排着队给西贝 “送温暖”。

三天沉默期里的暗流涌动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 9 月 13 日。前一天还在直播间拿着西贝冷冻鱼标签怼镜头的罗永浩,突然没了动静。有网友发现,他常用来吐槽的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账号,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 9 月 12 日晚上 11 点,内容正是拆解西贝所谓 “锁鲜技术” 其实就是普通冷冻的食品。

这边罗永浩的沉默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那边西贝的公关团队却像打了鸡血。9 月 13 日一早,西贝官方公众号就推送了《关于食材保鲜技术的说明》,把 “两年冷冻鱼” 解释成 “深海鱼远洋捕捞后立即冷冻,营养保留更完整”。更绝的是,他们连夜在全国门店搞起 “透明厨房开放日”,但记者实探发现,所谓的开放只持续 3 天,还规定 “只能看不能拍细节”。

真正的高潮出现在 9 月 15 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带着 25 个人开了场 “我们都在” 的宣示会,现场既有供应商代表,也有餐饮同行。贾国龙拿着话筒眼圈发红:“这几天门店日营业额掉了三百万,我们做错了什么?” 台下立刻有人接话:“你没做错,是有人故意抹黑!” 这场被网友戏称 “餐饮版哭灵大会” 的闹剧,拉开了集体声援的序幕。

有意思的是,这些声援者的登场时间卡得刚刚好。罗永浩 9 月 12 日停更,9 月 13 日巴奴杜中兵就深夜发朋友圈力挺西贝 “是行业标杆”;9 月 14 日吉祥馄饨张彪跟着喊 “信任危机比什么都可怕”;9 月 15 日朱光玉李扬直接把矛头对准罗永浩:“某些大 V 就是想勒死餐饮人!” 这波 “时间管理大师” 级别的操作,让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

护短者联盟的心虚与算计

这些突然冒出来的 “正义使者”,自家后院其实早就火光冲天。杜中兵喊着 “西贝是食安标杆” 的时候,巴奴后厨正在用中央厨房预制的毛肚焯水;张彪呼吁 “信任” 的同时,吉祥馄饨门店里员工正对着统一配送的馅料表演 “现包”;李扬痛骂 “勒脖子” 之前,朱光玉的标准化锅底刚从工厂运到门店。

最具戏剧性的当属胖东来的于东来。这位以 “良心企业” 著称的老板,9 月 12 日突然发文感谢 “西贝让我能放心吃饭”,结果评论区瞬间被 “你清醒点” 的留言淹没。有网友扒出胖东来超市卖的预制菜也没标注保质期,吓得于东来第二天就删光内容,把抖音账号设成私密。可没过两天他又忍不住发声,只是这次改口说 “要理性帮助企业改进”。

这场集体护短暴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预制菜早已是连锁餐饮的 “命根子”。业内人士透露,头部品牌中央厨房配送率普遍超过 80%,所谓 “现做” 不过是加热工序的表演。西贝被锤穿的,正是整个行业心照不宣的伪装。就像网友调侃的:“罗永浩掀开了第一块遮羞布,老板们怕的是接下来大家都开始掀。”

更微妙的是声援者的话术套路。他们没人敢否认预制菜的存在,而是集体把话题引向 “食品安全” 和 “行业不易”。杜中兵强调 “西贝食安零事故”,张彪哭诉 “餐饮人快被逼死了”,杨毅等跨界大 V 甚至搬出 “孩子都能吃” 的理由。这套组合拳下来,仿佛质疑预制菜就是跟整个餐饮业过不去。

沉默者的反击与市场的投票

罗永浩的 “消失” 并没有持续太久。9 月 20 日,他的 IP 地址显示在香港,突然用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账号发了篇长文。有意思的是,曾经怒不可遏的他态度软化了不少,只是淡淡地说:“给消费者知情权不难,改改菜单就行。” 这句话像一把软刀子,精准刺中了声援者的痛处。

市场的反应比任何评论都更真实。西贝门店虽然搞了 “透明厨房”,但工作日中午的客流还是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有北京顾客拍视频说:“以前排队要等半小时,现在直接就能入座,服务员比客人还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米村拌饭,宁波新店开业时两人位要等 58 桌,河南开封的门店甚至排到 90 分钟。

最讽刺的是那些声援西贝的品牌。巴奴火锅的 “产品主义” 招牌下,有顾客发现毛肚处理时间精确到秒,明显是中央厨房预制的痕迹;朱光玉火锅标榜的 “手工锅底”,被扒出是工厂按毫升配比的预制酱料。这些品牌的抖音评论区里,“先管好自己” 的留言越来越多。

国家层面的动作更让这场声援显得尴尬。就在老板们抱团喊冤的时候,国家卫健委宣布《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明确要求 “餐饮企业必须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广东早就实施的标识标准也被网友翻出来,大家发现西贝在广东门店的菜单上,确实悄悄标注了 “部分菜品使用预制半成品”。

这场由沉默引发的闹剧,最终以更清晰的规则收场。

罗永浩闭嘴了,但消费者的眼睛没瞎。那些还在“声援”的老板们,听句劝:少点表演,多点真诚;少点“行业大义”,多点“菜单备注”。

否则,再好的“兄弟情谊”,也救不了你家越来越冷清的门店。

毕竟,饭可以凉,但信任,一旦凉了,就再也热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