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我那辆开了十五年的老吉普空调终于罢工了。
维修师傅说需要拆开仪表盘检查线路,当他撬开空调面板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里面藏着的东西,让我瞬间明白了十五年前战友张军为什么要以一万元的"友情价"把这辆车卖给我。
我的手颤抖着,眼泪模糊了视线。原来这些年,我一直误会了他...
01
那是2008年的春天,我和张军即将结束五年的军旅生涯。我们是同一批入伍的战友,在同一个连队摸爬滚打了五年,感情深厚得像亲兄弟。
"老李,听说你要转业回老家?"张军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问我。
"是啊,家里就我一个独子,爸妈身体也不好,我得回去照顾他们。"我叹了口气,"你呢?留队还是转业?"
"我已经决定了,转业到深圳,那边有个老乡给我介绍了工作。"张军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我说,"老李,咱们这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军营里的友谊最纯真,没有任何利益掺杂,只有过命的交情。想到即将分别,我们两个大男人竟然都有些哽咽。
"对了,"张军突然想起什么,"我那辆吉普车,你不是一直很喜欢吗?"
我点点头。张军有一辆二手的北京吉普212,虽然年头不短了,但保养得很好,动力强劲,在我们连队很出名。我确实很羡慕,但以我当时的经济条件,根本买不起。
"这样吧,我把车转让给你,就当是个纪念。"张军拍拍我的肩膀。
"别开玩笑了,你那车怎么也得三四万吧,我哪有那么多钱。"我苦笑着摇头。当时我一个月的津贴才几百块,存了五年也就一万多一点。
"谁跟你开玩笑?"张军认真地说,"一万块,你要是有一万块,车就是你的了。"
我愣住了:"张军,你是不是发烧了?你那车一万块?"
"怎么,嫌贵啊?"张军故作轻松地笑道,"咱们是兄弟,我还能坑你不成?这车我买的时候就是二手的,现在又开了两年,一万块已经很公道了。"
我知道张军是在照顾我,但这个价格实在太离谱了。在2008年,一辆保养良好的北京吉普212至少值三万多。
"张军,你别这样,我..."
"就这么定了!"张军打断我,"明天咱们就去过户,你准备好一万块钱就行。"
看着张军坚决的表情,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兄弟,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
02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当我把一万块钱递给张军时,他接过钱,表情有些复杂。
"老李,这车以后可得好好保养啊。"张军摸着方向盘说,"虽然是老车,但只要用心维护,再开十年没问题。"
"我知道,我会像宝贝一样爱护它的。"我激动地说。
办完手续后,张军陪我把车开回营房。路上,他详细地给我介绍车子的各种情况。
"这个空调系统去年刚修过,制冷效果特别好。"张军指着仪表盘说,"还有这个收音机,信号很清晰,长途开车的时候听听歌,不会无聊。"
"张军,你对这车真是了如指掌啊。"我感慨道。
"那当然,这车跟了我三年,每个零件我都熟悉。"张军笑了笑,然后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老李,答应我一件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卖掉这车。"
我有些奇怪:"为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这车有纪念意义。"张军搪塞道,"再说,你回老家正好需要一辆车,有了它,办什么事都方便。"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保护这辆车,它不仅是我的交通工具,更是我和张军友谊的见证。
当天晚上,我们和几个要好的战友一起喝酒话别。大家都喝得醉醺醺的,说着那些年一起经历的事情。
"老李,你发达了别忘了兄弟们啊!"一个战友开玩笑说。
"就是,有了车的人就是不一样!"另一个战友附和道。
张军在一旁默默地喝酒,话不多。我看出他心情不好,便凑过去问:"怎么了,舍不得这车?"
"不是舍不得车,是舍不得你们这些兄弟。"张军眼圈有些红,"老李,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联系我,别一个人扛着。"
"知道了,你也是,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用力握握他的手。
第二天一早,张军就要走了。我们几个战友都去送他,看着他坐上开往火车站的班车,我心里空落落的。
"保重!"我对着车窗大喊。
张军透过玻璃向我们挥手,嘴里说着什么,但我听不清楚。
班车渐渐远去,我站在原地看了很久。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张军。
03
转业回到家乡后,现实的残酷很快就显现出来。我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县城里的单位要么不招人,要么就是要求有关系。我跑了一个多月,碰了无数次壁。
"小李啊,你的条件不错,但是这个岗位已经内定了。"人事科长客气但冷漠地对我说。
"那还有其他岗位吗?"我不甘心地问。
"暂时没有,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
走出办公楼,我站在县城的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五味杂陈。当兵五年,以为自己有了一技之长,回到地方却发现处处碰壁。
父亲看我天天外出找工作却毫无进展,忍不住叹气:"儿子,要不咱们还是在家种地吧,虽然辛苦点,但至少饿不着。"
"爸,再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不想就这样认命。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张军卖给我的那辆吉普车。既然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呢?
我决定用这辆车跑运输。
第一单生意是帮村里的老乡拉玉米到县城的粮站。装了满满一车玉米,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车上路了。
"李明,你这车真行啊,动力这么足!"坐在副驾驶的老乡赞不绝口,"这一车玉米得有两吨重,换别的车早就爬不动了。"
确实,这辆吉普车的性能让我刮目相看。山路崎岖,但它却爬得稳稳当当,发动机声音浑厚有力,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
到了粮站,工作人员看到我开着这样一辆车来卖粮,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小伙子,你这车不错啊,是自己的?"收粮员问道。
"是的,刚买的二手车。"我骄傲地回答。
"保养得真好,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那一趟我赚了80块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转业后的第一笔收入,意义重大。
回到家,我兴奋地跟父母分享这个好消息。
"80块钱?"母亲惊喜地说,"这比种地强多了!"
"这车可真是咱家的福星啊。"父亲摸着车头说。
04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运输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吉普车皮实耐用,无论是拉货还是载人,都能胜任。
有一次,县里的建筑工地急需一批水泥,其他货车都在外地跑长途,只有我有空。工地负责人看到我开着吉普车来,有些怀疑。
"小师傅,你这车能拉得动吗?水泥可不轻。"
"没问题,您放心。"我拍着胸脯保证。
装了十包水泥,车子沉甸甸的,但发动机依然运转得很平稳。到了工地,负责人竖起大拇指:"好车!以后有活我就找你了。"
从那以后,这个工地的运输活几乎都包给了我。
还有一次遇到紧急情况。邻村的一个孩子突然高烧不退,需要紧急送到县医院。当时是半夜,其他车都停了,只有我还在家。
"李明,救救我们吧!"孩子的父亲哭着求我。
我二话不说,开着车就往医院赶。路上下着大雨,能见度很低,但车子的性能给了我信心。最终,我们及时赶到了医院,孩子得到了救治。
孩子的父亲握着我的手,眼含热泪:"李明,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都是邻居,应该的。"我摆摆手,但心里很温暖。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时候遇到急事,别人的车启动不了或者出故障,我的车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夸这辆车有"灵性"。
"李明这车就是好,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是啊,买这车的那个当兵的小伙子真有眼光,知道这是辆好车。"
"一万块钱,值了!"
听着大家的夸赞,我心里对张军的感激之情更深了。他不仅给了我一辆好车,更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开始。
渐渐地,我在当地有了口碑,生意越来越好。从最初的拉粮食、运建材,到后来承包一些小工程的运输,月收入从几百块涨到了上千块。
"儿子,你现在一个月赚的钱比我种一年地还多。"父亲高兴地说。
"这都是托了这辆车的福。"我拍拍方向盘,"张军真是我的贵人。"
母亲在一旁插话:"有空一定要联系联系人家军子,请他来家里吃顿饭。"
"我也想啊,但是他在深圳,太远了。"我有些遗憾地说。
05
2010年,我结婚了。妻子小梅是县城的教师,知书达理,对我的这辆老车并不嫌弃。
"虽然车子旧了点,但很实用。"小梅第一次坐我的车时说,"而且保养得很好,看得出车主很用心。"
"那是,这可是我的宝贝。"我骄傲地说,然后跟她讲了这车的来历。
小梅听后很感动:"你这个战友真够意思,什么时候请他来家里做客?"
"他在深圳工作,距离太远了。"我有些遗憾地说。
其实,从转业开始,我就一直想联系张军。每当生意有了起色,每当遇到什么好事,我都想第一时间告诉他,让他知道我过得很好,没有辜负他的帮助。
但是联系方式早就失效了,我试了很多办法都找不到他。
06
我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过程。先是托在深圳工作的老乡打听,但深圳那么大,人海茫茫,哪里那么容易找到一个人。
2011年,我听说有个在深圳某物流公司工作的人叫张军,年龄和相貌都比较符合。我特意请了假,坐火车去了深圳。
在那家物流公司门口守了一整天,终于等到了下班时间。我看到一个身材相似的人走了出来,急忙追上去。
"请问,你是张军吗?"我激动地问。
那人回头看了看我,摇摇头:"我是张军,但我不认识你。"
我仔细一看,虽然都叫张军,但根本不是我要找的人。失望之余,我只能踏上返程的火车。
2013年,又有人告诉我在深圳某建筑工地看到过一个叫张军的人,说话口音很像我们那里的。我又跑了一趟,结果还是空手而归。
"老公,你别这样折腾了。"小梅心疼地说,"也许他根本不想被找到呢?"
"为什么这么说?"我不解地问。
"你想想,如果他想联系你,这些年早就联系了。也许他觉得帮助了你,被你知道了反而尴尬。"小梅分析道。
我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以张军的性格,他确实可能会这样想。
但是,我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个恩情太大了,我必须要当面感谢他。
2015年,我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详细描述了张军的特征和我们的经历。帖子发出后,收到了不少回复,但都不是我要找的人。
有个网友回复说:"楼主,你这个战友真够意思!现在这样的人不多了。"
还有人说:"感动!希望你们能早日团聚。"
看着这些留言,我心里五味杂陈。是啊,张军这样的人确实不多了,正因为如此,我更要找到他。
2017年,我甚至联系了当地的电视台,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力量找到张军。记者对我们的故事很感兴趣,做了一期专题节目。
节目播出后,我接到了很多电话,但都不是张军本人。有的是同名同姓的人,有的是好心人提供线索,但最终都没有结果。
小梅看我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心里也很难受。
"明子,要不我们就此作罢吧。"她劝我说,"你这样下去,我担心你会钻牛角尖。"
"不行,我不能放弃。"我固执地说,"张军对我的恩情,我必须要还。"
"可是你怎么还?他连面都见不到。"
"总会有机会的,我相信。"
07
随着年龄增长,车子也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2015年,发动机大修了一次;2018年,更换了变速箱;2020年,刹车系统全面更换。每次修车都要花不少钱,小梅有时候会埋怨几句。
"这车也太能花钱了,不如换辆新车算了。"小梅数着维修费用说。
"不行,这车有特殊意义,不能换。"我坚持道。
"特殊意义?都十多年了,当时你那个战友说不定早就忘了你了。"小梅有些不满,"再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为什么不能买辆新车?"
我没有解释太多,因为这种感情很难用言语表达。在我心里,这辆车就像一个老朋友,陪伴着我走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我始终记得张军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卖掉这车。"
每当我想要动摇的时候,就会想起他当时说这话时的认真表情,想起他眼中的那种期待。也许,他是在等待某一天我能发现什么秘密?
这个想法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但我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
2021年,车子已经十三年了,各种问题越来越多。油漆斑驳,内饰老化,但我依然舍不得换。
"爸爸,我们家的车好老啊,同学们都笑话我。"上小学的儿子有一天这样对我说。
我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儿子:"孩子,新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有些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年龄,而在于它承载的故事和感情。"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年冬天,车子的暖风系统坏了,我们只能裹着厚厚的衣服开车。小梅冻得直哆嗦,儿子也感冒了好几次。
"李明,你到底要固执到什么时候?"小梅终于爆发了,"为了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你的人,让全家人跟着受罪,值得吗?"
我沉默了。也许小梅说得对,也许我真的太固执了。但每当我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张军当年的眼神,想起他说话时的认真表情。
"再坚持一段时间吧,大不了我多花点钱修修。"我最终还是妥协了。
2010年,我结婚了。妻子小梅是县城的教师,知书达理,对我的这辆老车并不嫌弃。
"虽然车子旧了点,但很实用。"小梅第一次坐我的车时说,"而且保养得很好,看得出车主很用心。"
"那是,这可是我的宝贝。"我骄傲地说,然后跟她讲了这车的来历。
小梅听后很感动:"你这个战友真够意思,什么时候请他来家里做客?"
"他在深圳工作,距离太远了。"我有些遗憾地说。
其实,这些年我试图联系过张军好几次,但他当初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早就停机了。托人打听,也没有他的消息。深圳那么大,想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2012年,我的儿子出生了。我开着这辆吉普车把小梅送到医院,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看着新生的儿子,我在心里默默感谢张军,如果没有这辆车,很多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
08
随着年龄增长,车子也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2015年,发动机大修了一次;2018年,更换了变速箱;2020年,刹车系统全面更换。每次修车都要花不少钱,小梅有时候会埋怨几句。
"这车也太能花钱了,不如换辆新车算了。"小梅数着维修费用说。
"不行,这车有特殊意义,不能换。"我坚持道。
"特殊意义?都十多年了,当时你那个战友说不定早就忘了你了。"小梅有些不满,"再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为什么不能买辆新车?"
我没有解释太多,因为这种感情很难用言语表达。在我心里,这辆车就像一个老朋友,陪伴着我走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我始终记得张军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卖掉这车。"
2021年,车子已经十三年了,各种问题越来越多。油漆斑驳,内饰老化,但我依然舍不得换。
"爸爸,我们家的车好老啊,同学们都笑话我。"上小学的儿子有一天这样对我说。
我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儿子:"孩子,新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有些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年龄,而在于它承载的故事和感情。"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年冬天,车子的暖风系统坏了,我们只能裹着厚厚的衣服开车。小梅冻得直哆嗦,儿子也感冒了好几次。
"李明,你到底要固执到什么时候?"小梅终于爆发了,"为了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你的人,让全家人跟着受罪,值得吗?"
我沉默了。也许小梅说得对,也许我真的太固执了。但每当我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张军当年的眼神,想起他说话时的认真表情。
"再坚持一段时间吧,大不了我多花点钱修修。"我最终还是妥协了。
2022年春天,我决定对车子进行一次全面的翻新。发动机、变速箱、内饰、音响,能换的都换了。这次维修花了将近两万块钱,但效果很明显,车子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下总可以了吧?"小梅看着焕然一新的车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嗯,应该能再开好几年。"我满意地抚摸着方向盘。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夏天刚到,空调系统就出现了问题。
"师傅,怎么回事?制冷效果这么差?"我把车开到修理厂,向师傅抱怨道。
修理师傅检查了一下,摇摇头说:"这个空调系统太老了,很多部件都需要更换。而且,你这个车型的空调配件现在很难找了。"
"那怎么办?"我有些着急。
"要不这样,我先拆开面板看看具体情况,然后再决定怎么修。"师傅建议道。
我点点头,心里祈祷着不要出什么大问题。
师傅开始拆卸仪表盘上的空调面板。这个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小心翼翼地撬开各个卡扣。
"这个面板卡得真紧,"师傅一边拆一边说,"看起来好像从来没有拆过。"
我站在一旁看着,心想这倒是正常,毕竟这个空调系统一直运行良好,确实没有拆修的必要。
师傅用专业工具慢慢撬开面板的边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快好了,"师傅说,"这就是最后一个卡扣了。"
随着最后一声脆响,空调面板终于被拆了下来。然而,当师傅拿开面板的那一刻,我们都愣住了。
在面板后面的空调系统内部,有一个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透过塑料袋,可以看到里面似乎是一沓厚厚的纸张。
"这是什么?"师傅疑惑地问。
我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师傅,能不能帮我把那个东西取出来?"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师傅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个塑料袋。袋子被胶带封得很严实,显然是故意藏在这里的。
我接过塑料袋,手指不停地颤抖。十五年了,这个秘密一直藏在这里,等待着被发现的那一天。
09
我让师傅先去忙别的,自己拿着那个塑料袋走到修理厂外面。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我小心翼翼地撕开胶带,打开了塑料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我的好兄弟李明"。字迹很熟悉,正是张军的笔迹。
我的手在颤抖,几乎拿不稳信封。深吸一口气,我打开了信。
信的日期是2008年3月15日,正是我们办理车辆过户的前一天。
除了这封信,塑料袋里还有其他东西。我能感觉到有厚厚的一沓东西,但我不敢看,因为我隐约猜到了那是什么。
站在夏日的烈阳下,我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意。十五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占了战友的便宜,一直为一万块钱买到这么好的车而感到愧疚。
现在我才明白,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师傅撬开最后一个卡扣,空调面板"啪"的一声掉落在地。
我弯腰去捡,就在这时,一个用厚厚塑料袋包裹的东西从面板后面的夹层里滑了出来,"扑通"一声掉在我脚边。
我愣住了。
那个塑料袋鼓鼓囊囊的,里面好像装着很多东西。透过塑料,我隐约能看到似乎是信封,还有厚厚的一沓...
"这是什么东西?"师傅也愣住了,"怎么空调面板里还藏着东西?"
我的手开始颤抖,一个可怕的猜测在心中升起。十五年了,张军当年为什么坚持要我买这辆车?为什么一万块钱就卖给我?为什么特意叮嘱我不要轻易卖掉?
难道...难道这里面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我蹲下身,颤抖着拿起那个塑料袋。当我看清袋子里的内容时,整个人瞬间石化了...
10
我坐在路边,泪水如雨下。手中的信纸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个字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信的全文是这样的:
"我的好兄弟李明: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分别很久了。我想,你应该是在修空调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秘密。
老李,你一直觉得一万块钱买我的车是占了便宜,但实际上,我给你的远远不止一万块钱。这两万块钱是我全部的积蓄,加上一万块钱的车款,相当于我把三万块钱都给了你。
我知道你家里的情况,你爸妈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转业后肯定会有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我更知道你的性格,太要强,太自尊,绝对不会接受朋友的资助。
所以我想了这个办法。让你以为是用一万块钱买了我的车,占了我的便宜。这样既帮助了你,又保护了你的自尊心。
这些钱,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咱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在深圳发展,机会比你多,赚钱相对容易一些。这点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你来说可能很重要。
还有这张存折,密码是你的生日,里面有五万块钱。这是我工作后攒的钱,本来想等你困难的时候再给你,但现在看来,不如一起留给你。
老李,你一定要好好生活,娶妻生子,让爸妈享福。如果有一天你发达了,就当这些钱是我借给你的,有能力了再还给我。如果你过得一般,就当是我送给你的,永远不要有负担。
我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金钱上的,这些钱改变不了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幸福快乐,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保重身体,照顾好家人。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还会再见面的。
你的兄弟张军2008年3月15日"
看完信,我已经泣不成声。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享受着战友的恩情,却浑然不知。原来那个看似占便宜的车辆交易,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善意谎言。
我摸了摸塑料袋里的钱和存折,手指都在颤抖。这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个战友对另一个战友最深沉的爱。
"师傅,车不修了。"我擦干眼泪,走回修理厂。
"怎么了?有什么急事吗?"师傅关心地问。
"是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我匆匆开车离开了修理厂。
11
回到家,我把发现的一切告诉了小梅。她听完后,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天哪,这个张军真是太好的人了。"小梅哽咽着说,"这些年他过得怎么样?你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我摇摇头:"失联十五年了,我试过很多方法都找不到他。"
"那我们得想办法找到他!"小梅坚决地说,"这么好的人,我们不能让他失望。"
从那天起,我开始了寻找张军的漫长过程。我联系了当年的老战友,托人在深圳打听,甚至还雇佣了专业的寻人公司。
但是张军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会不会是他不想被找到?"小梅有一天这样问我。
"为什么?"
"也许他觉得做了好事不留名,被发现了反而尴尬。"小梅分析道。
我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以张军的性格,他确实可能会这样想。
但是,我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个恩情太大了,我必须要当面感谢他,告诉他这些年我过得很好,没有辜负他的帮助。
2023年春节前,我终于得到了一个线索。一个在深圳工作的老乡告诉我,他见过一个叫张军的人,在一家物流公司当经理,年龄和相貌都很符合。
我立即买了票飞往深圳,按照老乡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物流公司。
"请问,你们这里有个叫张军的经理吗?"我在前台询问。
"有的,您找他有什么事吗?"前台小姐问。
"我是他的老战友,想见见他。"
"张经理在三楼办公室,您可以直接上去。"
我的心跳得很快,十五年了,终于要见到他了。
走到三楼,我看到了"张军"的名牌。深吸一口气,我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声音。
我推开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后面。然而,这不是我要找的张军。
"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这个张军客气地问。
我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又是一次错误的希望。
"不好意思,我找错人了。"我失望地离开了。
12
寻找张军的过程充满了挫折,但我没有放弃。我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在各种军人论坛留言,甚至联系了电视台的寻人节目。
2023年8月,我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一个当年的老战友给我打电话:"老李,我打听到张军的消息了。"
"真的吗?他现在在哪里?"我激动地问。
"他在广州,开了一家小餐馆。但是..."战友的语气有些沉重。
"但是什么?"
"他的身体不太好,好像得了重病。"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什么病?严重吗?"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你还是亲自去看看吧。"战友给了我一个地址。
我立即买了前往广州的火车票。在火车上,我不停地祈祷,希望张军没事,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到了广州,按照地址找到了那家餐馆。这是一个很小的店面,门口挂着"军嫂餐厅"的招牌。
我站在门口,内心忐忑不安。十五年了,我们都变了很多,他还能认出我吗?
推开门,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头发花白了,身材也消瘦了不少,但那确实是张军。
"张军!"我激动地喊道。
他抬起头,看到我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愣住了。
"老李?真的是你吗?"张军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我,是我!"我快步走向他,用力握住他的手。
张军的手很瘦,能明显感觉到骨头的轮廓。他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起来确实有病在身。
"老李,你怎么找到这里的?"张军问道。
"说来话长,"我拉着他坐下,"张军,我要跟你说件事。"
"什么事?"
我从包里拿出那封信和存折:"这些东西,我都找到了。"
张军看到这些东西,脸色变了变,然后苦笑着摇摇头:"你不应该来找我的。"
"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让你有负担。"张军叹了口气,"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让你感谢我,而是希望你能过得好一点。"
"张军,"我认真地看着他,"这些年我过得很好。我结婚了,有了孩子,生意也不错。这一切都离不开你当年的帮助。"
张军的眼圈红了:"那就好,那就好。"
"现在轮到我帮助你了。"我说,"我知道你身体不好,医疗费用我来承担。"
"不用,不用。"张军摆摆手,"我这个病,花多少钱都治不好了。"
听到这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13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陪在张军身边。他的病是胃癌晚期,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老李,你不要难过。"张军看着我说,"人总是要走的,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了。"
"怎么会没有遗憾?你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我哽咽道。
"但是我有你们这些好兄弟啊。"张军笑了笑,"而且,我看到你过得这么好,我就很满足了。"
我们聊了很多往事,聊了那些年在军营里的点点滴滴。张军告诉我,他这些年一直在关注着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的近况。
"每次听到你的好消息,我都很高兴。"张军说,"特别是听说你结婚生子了,我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张军,你为什么要为我做这么多?"我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张军沉思了一会儿,说:"老李,你还记得那次演习吗?我掉进了河里,不会游泳,是你跳下来救了我。"
我想起来了,那是我们入伍第二年的一次演习。张军确实掉进了河里,我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把他拉了上来。
"那只是应该做的,咱们是战友。"我说。
"对,咱们是战友。"张军握住我的手,"战友就是要互相帮助的。你救了我的命,我帮你一把,这很正常。"
"可是你帮我的,远远超过了我为你做的。"
"没有超过,"张军认真地说,"命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帮助你让我很快乐,这本身就是对我的回报。"
我被张军的话深深感动了。这就是战友情,这就是真正的友谊。
在张军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一直陪伴着他。我们联系了当年的其他战友,大家都赶来看望他。
那是一次特殊的聚会,虽然场面悲伤,但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相聚的机会。
"兄弟们,"张军躺在病床上,虚弱地说,"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到你们,我死而无憾了。"
"别说这种话!"我们都哭了。
"人都要走的,不要太伤心。"张军安慰我们,"我们的友谊是永恒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两个月后,张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的葬礼上,我们这些老战友都来了,大家都哭得像个孩子。
张军没有家人,我们就是他的家人。我们给他办了一个庄重的葬礼,让他走得体面。
在整理张军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个日记本。里面记录了他这些年的生活,还有对我们这些战友的思念。
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今天听老乡说,老李的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我真为他高兴。当年给他的那些钱,总算发挥了作用。看到兄弟们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读到这里,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如今,我依然开着那辆老吉普车。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张军,想起我们之间的友谊。
那辆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承载着一个战友对另一个战友最深沉的爱,承载着世界上最纯真的友谊。
我会一直保护着这辆车,就像保护着我们的友谊一样。张军虽然走了,但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结束。
这就是我和张军的故事,一个关于友谊、关于战友情的故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友谊显得尤为珍贵。
我会永远记住张军,记住他的恩情,记住我们之间的战友情。同时,我也会像他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种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
因为我知道,这是张军最希望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