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被指“收割”果农:10斤荔枝运费超百元,遭遇物流“卡脖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叙事,在2025年的荔枝季演变成一场荒诞剧。广东增城街头“10元5斤”的桂味荔枝与安徽网友“13.8元/斤”的购买截图形成魔幻对比,而这颗岭南佳果的困境,正撕开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最隐秘的伤口。

一、困局:当运费成为“农业税”

在广州从化,果农老陈的账本令人窒息:5斤荔枝寄番禺,果子30元,运费32元。这种“果子不如运费贵”的畸形现象,在黑龙江达到顶峰——12斤荔枝的运费竟高达168元,是果子价格的6倍。顺丰特快10斤荔枝寄北京的90元运费,足够在产地买下40斤顶级桂味,形成触目惊心的“运费倒挂”。

这种荒诞并非孤例:山东樱桃产地20元/箱的售价对应50元运费,海南芒果的物流成本占比超40%。当冷链运输变成“流通税”,果农们发现,自己正在为资本的物流网络打工。茂名合作社负责人的控诉振聋发聩:“我们每天发这么多快递,快递费比水果本身的钱还多!”

二、破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突围

山西的实践提供破局样本:2025年该省对农产品上行快件给予每件1元补贴,单个经营主体最高补助100万元。这项政策让临汾苹果的物流成本下降35%,为农产品外销打开通道。而日本农协的“集配中心”模式更显智慧:通过预约定货、分级包装,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5%以内,远低于我国30%的平均水平。

市场层面亦现转机。中通推出“产地直发+集约化运输”模式,将10斤荔枝从化寄北京的运费压降至45元;申通则通过“高性价比”方案,预计年内为农户降低物流成本超百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顺丰的转型:在舆论压力下,这家冷链巨头宣布投入9600万元制定散户优惠政策,并尝试用“物流优惠+即时配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深思:乡村振兴的物流命题

当5G果园遇上冷链困局,暴露的是基础设施的深层短板。日本全国预留的农产品物流用地、美国覆盖全境的冷链网络,对比我国县域冷库覆盖率不足40%的现实,凸显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缺口。而顺丰2025年一季度22.34亿元的净利润,与果农“卖一箱亏一箱”的窘境,更折射出资本逐利与民生需求的剧烈碰撞。

值得欣慰的是,变革正在发生。增城农业农村局与快递企业十轮谈判后,创新“组团寄送”模式,让中小果农也能享受六五折运费。这种“政府搭台+企业让利”的探索,为破解“丰年伤农”魔咒提供新思路。正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成本分摊智慧。”

站在岭南的荔枝树下,看着满树红果因运费高企而烂在枝头,我们不禁要问:当千年贡品沦为“运费奴隶”,究竟是谁偷走了属于农民的“妃子笑”?这个夏天的荔枝之痛,或许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跨越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