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输澳大利亚,李梦未归阵容吃紧,全队需整体提升

海口,五源河体育馆,晚上灯光合上去,板凳席全坐满,观众都在等那个开场的哨音,现场没太多沸腾的气氛,倒是澳大利亚队几个大个子球员走进来,直接让现场压下去了几分,身体挡住的那点光,感觉都不一样。中国女篮,首发五人,李缘、杨舒予、罗欣棫、张茹、韩旭。排出来也没问题,气势有了,韩旭刚起手一个转身上篮命中,大家都叫好,比分一度咬得紧,7:6那会儿,还觉得能坚持下去。韩旭一推下去休息,板凳拉起来换阵,澳大利亚女篮敢打敢冲,内线卡位、快攻转换,全都是节奏带着走,第一节10分钟还没过完,分差拉开,9分落后。

第二节更难。进攻端球都走不动,19次投篮,命中率14%,场上接连几个回合丢了球,杨舒予突破被夹,分不出去,8投1中。贾赛琪上来就两次空位出手,铁了下来,全场没得分。张茹能顶高点,拼了半节,攻那一档始终上不来,罗欣棫外线踩着三分线,小有斩获,但持球突破带不过半。翟若云在侧翼来回跑动,外线开火不准,澳大利亚逆势拉出了第二个波,分数飙到18分。防守端补位慢,篮下被抢了五个前场板,后面几个回合几乎是被对方一波流带走。

到下半场,大家攻防两端还算顶住了气,第三节尝试追上来,罗欣棫一个三分球拉回9分,声浪高了一阵,球迷情绪也拉满。澳大利亚暂停布置了一下队形,回来照样内线乱杀,直接又把节奏带回去。中国队进攻阵地,小范围传导后球交到韩旭,三人包夹,韩旭全场15分9板,对方直接用身体赛道挤压,优势被压制得死死的,其他队友拉不开,没人分担,外线投篮命中率22%,反击也被断下四次。抢断输五个,失误反超,暂停没用,轮换下来的替补加一起才拿20分,李缘三次失误,王思雨两次,手感状态全靠一个人撑。

一眼看去,李梦的位置空出来是个洞。往年关键时刻,球到李梦手里,自己能突破,也能拆开防线点名投篮。少了她,进攻就死板,谁也打不开局面。澳大利亚后卫像没人防一样轻松拿下22分,缺李梦的那一道墙没修上。防守端换防也慢了,李梦的防守压迫性带起来的气势,其他人撑不起来。现在,只能靠着几个长期主力咬牙顶一顶,阵地战全指望快轮换分球,打不出变化,场上几个突破点全堵死,没有新打法。

赛后球迷社区热闹,#李梦回归#排热搜,评论区是一片“什么时候回来”“缺了一个领袖”的嘘寒问暖。社交平台全是以前李梦决赛第四节接管比赛的视频片段,大家都在重提去年亚洲杯决赛那一波硬刚,李梦一鼓作气连拿分数熄了对手。再往前,亚洲杯带着伤强行罚球,主宰最后一节逆转镜头,画面好像还在。那种关键时刻需要“强行带队突破”的感觉,大家还是会下意识想到她。

教练组没有犹豫。宫鲁鸣话说得直,李梦身体有旧伤,脱队时间太久,现在竞技状态怎么补也还差一截,明年亚洲杯不打算带她。新体系要整体防守、位置轮转、纪律为先,李梦打法讲究个人,进攻防守两端都不夹带团队,教练组现在是要磨合新阵容。李梦目前不列入大名单,这话说得明明白白。

李梦自己没松劲,努力补短板。最近新闻里头发剃短了,“从头再来”四个字写在社交账号上。训练拍到她加练投篮负荷,数据显示体重有控制,速度比去年快了点。和国手集体亮相赞助活动,状态也在反弹。她自己说,现在状态要是找回来,国家队需要就能第一时间归队。

真要回,难度也在那。现有团队篮球的框,进攻体系、球权分配怎么做,李梦习惯单打,队友还得适应,现在磨合距离还远。长时间没跟队,化学反应差一截,训练和实战差距实际很大,真碰上高强度比赛,投篮、突破、强度,还得看临场能不能跟得上。教练组敢不敢为她打破体系、球权平衡,还是未知数。

这场输球,所有问题全暴露出来。内线被锁,外线投不进,核心持球人少,替补跟不上节奏。年轻球员多,心理压力摆那,节奏快就乱,跟强队拉不开分。外援团队身体对抗,抢位、卡位速度全提了一个档,阵容平均身高吃亏,篮板拼不过去,团队传球压力大,比赛刚打就进入劣势循环。靠一个人补不回,体系调整还得抓紧,全队轮换,打法、状态、配合、心理,训练都要提上来。李梦能解决一个点,但不是万能钥匙。年轻队员得多练,敢投敢打,抗压能力拉起来,别总驻足等着谁来救。

亚洲杯快要到,赛程紧张,没时间讲故事。中国女篮,想赢靠的是所有人一起顶上去,不光把希望系在一个人身上。这支队伍现在最命要的,是整体成长,不是等奇迹。如果说,李梦能回来是好事,但真正想登顶亚洲,世界舞台,还得靠团队,每个人都拉满一档状态。李梦也在努力回归,但女篮想赢得靠整体作战。

女篮输给澳大利亚,暴露的问题,反倒给了全队一道试卷。怎么练团队、怎么分球、怎么顶压力、防守怎么补,决定接下来她们能走多远。球迷还在期待一个更强的女篮,但想真正去赢,场上每一个球员都要上涨气。

李梦的缺口确实大,可不是致命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想赢,还得靠全队。你怎么看?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