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再度倒下,男篮内线亮红灯
命运真的喜欢开玩笑。7月3日,中国男篮公布了实打实的坏消息周琦,腰部的L5-S1椎间盘突出又复发了。疼痛指数高达7级,别说跑跳,连正常训练都成了奢望。美国专家的诊断,也只有:8周静养,别逞强。
相比上一回在世界杯倒下,这次更要命。此前男篮还在默默积攒希望,可如今,队中的“两座大山”只剩胡金秋和余嘉豪两个正经中锋。胡金秋31岁状态还算稳定,余嘉豪22岁有潜力但缺经验。大批主力一夜之间全都挂了张镇麟和赵继伟因为伤病和学业没法回来,连带替补也差得可怜。篮协那边火速重启“征召制”,硬扛权威,声称只要身体能负荷,就得无条件归队。
这场面,说实话,真是让人头皮发麻。球队一下子断了主心骨,难怪外界一片哀鸣。
郭士强力求突破,阵容拼凑背水一战
这一回,主教练郭士强压力山大。数一数缺席的主力名单,仿佛一瀑大水冲开,十人同时消失。郭指导的招数只剩孤注一掷:召回杨瀚森!
还记得去年吗,赵睿、曾凡博,带伤也得先报到才让离队。铁血、强硬是有了,但也埋下了隐患。今年更难,杨瀚森现在正是炙手可热的NBA首轮新秀。亚洲杯,成了他十二个月里唯一能披挂上阵的国际赛事。
男篮能拉住他吗?这一嘴恶气,该不该咽下去?郭士强态度还没松口,17人阵容先奔了欧洲准备拉练,要跟突尼斯和荷兰打热身。最终是否召回杨瀚森,得看他夏季联赛打完后的身体状态。
如果成行,杨瀚森会直接占据首发中锋。可摆面上的风险不少,比如NBA开拓者队肯不肯?谁敢保证再来个伤病那麻烦可就大了。
球迷媒体掀对立,征召杨瀚森引争议
网上热议一片,不支持也有理。谁都记得姚明当年被伤病拖垮的痛苦2008年奥运前,半年飞行15万公里,最终直接导致左脚应力性骨折。从“铁人”变成了“病号”,没人愿意杨瀚森重蹈覆辙。
FIBA国际篮联去年又更新了规则亚洲杯跟奥运、世界杯资格彻底脱钩。这一改,亚洲杯成绩再怎么亮眼,对进军大赛其实没直接作用。可圈内人都明白,国家队的“面子工程”还是少不了,希望杨瀚森来当主角撑门面。
更多球迷提出,杨瀚森是男篮未来核心,不是“燃烧小宇宙”的打工仔。NBA生涯刚起步,任何小伤都可能放大影响。搞得球迷心里七上八下:“我们真舍得冒险吗?这么拼图式救火,值不值?”
制度规定“刚到底”,国家队权威与球员职业冲突
说回体制,篮协的《国家队管理条例》第17条,可谓滴水不漏。明文规定,球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队征召,哪怕肩膀刚缝了针、腿还没恢复,缺席的话,必须得有三甲医院的权威诊断。就拿去年的赵睿来说,肩袖撕裂,还是得先拖着伤肢报到三天才能放人走。
这铁规摆这,郭士强如果真铁了心想召杨瀚森回来,并不是说说而已。征召,既是命令也是压力。对球员来说,两头为难。对俱乐部,尤其是刚签下新秀合同的NBA球队来说,更是警报拉到最高。
热身赛临近,背水一战悬念满满
随着男篮欧洲拉练队伍已经启程,阵容残缺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了舆论最大焦点。突尼斯、荷兰的热身赛,既是临阵磨枪,也是考察新人能力的试金石。
假如杨瀚森真的归队一方面让中国男篮内线不至于崩盘,另无形中增加了对他职业前途的风险。如果俱乐部再提异议,很可能又一波争议将袭来。这么说,接下来谁能临危受命、球队战力到底会有怎样表现,每个人心里都没底。亚洲杯这场仗,拼的不只是汗水,还有勇气与胆量。
现实冷酷,未来路怎么走?
挺到最后还是个无解的难题。男篮想保住底线,哪里容得下太多选择?照政策来说,球员就是要听话,国家队需要就得回来。可考虑职业发展、健康风险,大环境又在倒逼年轻球星外流。
不少老球迷坦言,这批新生代出生在不同的篮球世界,他们需要的是保护与长远规划,而不是“拼一把就万事大吉”。一边是国家光环,一边是个人理想,这种平衡很难做到滴水不漏。伤病来了,没人能承受全部损失。
杨瀚森是破釜沉舟的命题?还是新一代改革的分水岭?你怎么选都有人支持,也总有人反对。不破不立,篮球的人情世故,从来不是单选题。
亚洲杯开赛在即,国字号这条路,有时候甜,有时候苦。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聚在球员与教练的肩上。中国男篮还能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又一次败走麦城?您怎么看?欢迎说说你心中的期待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