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低头!欧盟三招全被怼回,美欧贸易协议被讽“滑跪投降”

2025年7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欧峰会现场,欧盟代表团带着三个“硬条件”而来:要求中国多买欧洲货、在俄乌冲突中站队西方、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结果两天议程被压缩到不足24小时,所有经贸论坛临时取消。 一名欧盟官员垂头丧气:“他们刚治住美国,现在根本不把我们放眼里。 ”

欧美贸易协议:15%关税背后的“投降”

这场外交溃败三天后,欧盟转身向美国低头。 7月27日,欧美达成协议:欧盟接受美国对输美商品加征15%关税(原计划30%),承诺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白宫官员公开嘲讽欧盟“滑跪投降”(bent at the knee),德国车企怒斥冯德莱恩“卖了欧洲”——毕竟大众在华销量占其全球三成,合肥还建着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协议签署现场谄媚称呼特朗普“爸爸”,欧盟官员却集体竖起“特朗普式大拇指”。 布鲁盖尔研究所专家一针见血:“安全依赖美国,商业自主就是空谈! ”

中国反制:稀土+医疗+白兰地的精准打击

欧盟的“双标”操作早被中方看透。

稀土断供警告:欧盟驻华大使要求中国30天内取消稀土管制,被直接驳回。 全球70%稀土产能握在中国手中,欧盟锂电池75%原材料依赖中国。 中方冷然回应:只对“绿色项目”开通道,想白拿? 没门。

医疗招标封杀:7月6日,中国财政部通告:4500万元以上医疗器械采购排除欧盟企业,非欧企投标时欧盟产品占比不得超50%。 直刺欧盟心脏——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年规模3.5万亿元,欧盟医疗巨头年损失超10亿欧元。

白兰地关税复仇:法国推动对华电动车加税后,中国反手对法白兰地征32.2%反倾销税。 法国肉疼——中国是其第二大市场,年进口额10亿欧元。

欧盟的三大误判:把自信当威胁,认胁迫为友谊

为何欧盟对美跪得快,对华却要硬碰硬?

误判一:错估中国底线。 欧盟以为中方会因“经济压力”在俄乌问题让步,结果被直接怼回:“乌克兰问题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中方反而要求欧盟解除涉俄制裁。

误判二:双标成瘾。 一边喊中国“市场封闭”,数据却打脸:2024年欧盟对华出口仅占其总出口8.8%,不到对美一半;另一边自己狂买俄能源——2025年一季度进口额41亿欧元,比中国还高。

误判三:幻想“美国撑腰”。 欧盟驻华大使放话“中国依赖西方市场”,殊不知美国早被中国稀土牌逼退:三个月前特朗普扬言加税145%,中国切断7类中重稀土出口,美方立刻服软暂停关税。

产业链真相:欧盟的命门在中国手里

欧盟敢对华强硬的最大资本是什么? 答案可能是“没有”。

美国能源可自给,半导体能卡中国脖子,但欧盟75%电动车电池材料、97%太阳能板供应链依赖中国。

中国对欧反制时,专挑“欧盟无替代”领域:稀土断供能让欧洲汽车产线48小时内停工;医疗招标禁令迫使西门子等巨头退出530万欧元级项目竞标。

欧盟贸易专家自嘲:“我们制裁中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而中国打我们……可能只需动动手指。 ”

当中欧峰会仅以一份气候变化声明草草收场,欧美协议被德媒怒骂“丧权”时,冯德莱恩正微笑着感谢特朗普。 欧盟官员终于意识到:当中国连美国都敢硬刚,收拾一盘散沙的欧洲,或许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