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以前,去过古巴的朋友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古巴同时流通两种货币,一种给古巴人用,一种给前来古巴的外国人用!
给外国人用的叫红比索,货币符号是CUC;给古巴人用的叫古巴比索,货币符号是CUP,古巴当地人俗称土比索。
这是1994年古巴货币改革的成果之一,红比索于1994年推出,最初的想法很高,主打一个“币值坚挺”,主动与美元等值挂钩,主要用于涉外交易,比如在古巴经营的旅游业、外资企业、进口商品交易等等,外国游客和侨民可以使用红比索在古巴买到当地人不能购买的商品。
为了方便流通,当时的古巴还把红比索与土比索之间也规定了官方兑换汇率,曾经的内部汇率是1CUC≈25CUP。
这样的操作,古巴当然会有自己的苦衷——经济的毁灭就源于当初的军事冒险!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危机,是指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尖锐冲突。
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后,公开且坚定地走上了反美道路——尽管古巴距离美国本土很近!
古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约145公里,这个距离跨越佛罗里达海峡,其最窄处约80-240公里,但古巴北岸至美国本土的最近点明确为约145公里。
看到这么近的后花园着火,美国当然急眼了!1961年1月美古全面断交,同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策划猪湾事件失败——这让古巴更加坚定了坚决反对美国的决心!
为了让充分利用古巴的地理位置优势、近距离威慑美国,赫鲁晓夫于1962年7月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大量的导弹装置被以伪装成商船民用物资的形式运抵古巴。
到了当年10月中旬,美国空军才侦察到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经过内部的激烈争吵和反复权衡,肯尼迪于1962年10月22日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同时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
苏联最初要求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后又突然加码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那时土耳其早已经加入北约了。当月27日肯尼迪通过弟弟罗伯特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苏联撤出古巴导弹,美国半年内移除土耳其导弹。
赫鲁晓夫接受条件后,当年11月苏联撤走全部导弹,这是冷战期间美苏对抗中最为危险、离战争最近的一次危机,但其中也有积极的一面,从此美苏两国建立元首热线,为避免出现进一步危机和促成合作提供了契机,1963年签署了《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都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合作的结果。
只不过对于古巴来说,造成的后量就不会那么积极了,而且是毁灭性的——他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2年开始,古巴就被美国全面封锁和制裁。
蔗糖,是古巴曾经名满全球的出口商品,20世纪叶古巴蔗糖业达到历史最高产量,最高时年产量可以达到800多万吨,在巴西、印度以及美国夏威夷等制糖业崛起之前,古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糖罐”。
那时的古巴日子非常好过,古巴的蔗糖、雪茄、朗姆酒三大出口商品供不应求,旅游业也非常发达,只不过古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可以靠天吃饭、一直这样躺赢。
从卡斯特罗时代开始,对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就更加不被重视了,60-80年代,资源远远不如古巴的日本、韩国正在甚至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改造,而古巴还徜徉在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蔗糖在全世界流淌的美梦之中!
一句话:手中有钱的时候,古巴并没有积极改变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蔗糖、雪茄、朗姆酒就属于农业范畴,最多带上一点点手工业和轻工业,比如古巴雪茄会以纯手工制作而自豪,售价高昂。
工业化?当时的古巴认为没有必要,部分军工由苏联提供、部分机械比如拖拉机、收割机等等,则由苏联以及华约的朋友们提供。
问题是,全世界并不只有古巴盛产蔗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亚洲的印度、我们都在积极发展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而且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要么比当时的古巴高一些、要么已经全面实现了工业化,蔗糖产量和实际成本慢慢将古巴蔗糖挤出来国际市场!
到了2023年,古巴蔗糖产量骤降至35万吨,创20世纪以来的历史新低;截至2025年7月,有关2024年古巴蔗糖产量的公开数据尚未见权威披露,但根据现有信息,古巴2024/25榨季的蔗糖产量预计将低于20万吨,这将会创下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至于原因,大都归结于从1962年开始的美国长期经济制裁影响,比如古巴无法进口与甘蔗种植、收割、压榨和提炼相关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化肥、农药等等——如果是20世纪70-80年代,这么解释有一定道理,但进入21世纪已经20多年了,还强调这个理由,那么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所在!
以我们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们工业化的全面实现,从那时起陆陆续续向古巴提供一些农用机械、化肥、农药等等。
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我们不仅加大了从古巴购买蔗糖的力度——尽管我们可以在其他国家买到更便宜、品质更好的蔗糖,但作为老朋友,我们还是愿意多买一些古巴蔗糖;而且我们还对古巴直接投资,在古巴建立糖厂、化肥厂、农药厂和农机厂!
只不过,最终都没有做成!
原因并不在于我们,而是这60多年来,古巴相关的基础设施基本还是一个零:再大的糖厂、化肥厂等等,也需要电力、道路和物流,否则没有办法生产、运输以及装船销售。那些年的我们,如果电力可以直接从我们本土接根线送到古巴,估计我们也做了!
整个20世纪古巴从苏联、我们以及联合国接收的各类经济(物资)援助、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的总数并不低,但这些资金都花到什么地方了?为何连一条像样的机械厂、电厂、调整公路、铁路也没有呢?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
制裁?难道我们就没有被美国制裁吗?即使80-90年代中美关系挺好的那段时间,在贸易、科技等方面的调查(比301调查等等)、限制甚至部分商品与技术的禁止,就从来没有停过。
时至今日,古巴还能剩下什么呢?当然首先再进行币制改革了——相对于经济改革、产业改革等等,这个最容易,所以古巴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次实施币制整改,可兑换比索即红比索(CUC)退出流通,古巴比索(CUP)为唯一货币,同美元官方比价为24:1。
这当然是自说自话,主要是针对来古巴旅游的外国游客规定的汇率,古巴黑市汇率可不稳定,24:1肯定换不到美元!怎么办?那么降!
到了2022年8月起,古巴只要开设二级汇率市场,游客可以个人名义在官方指定的换汇点(CADECA)按照美元兑古巴比索1:120的汇率换汇,但需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古巴有多少渴望美元呢?这么说吧,大到古巴机场、涉外酒店,小到古巴的各个景点、餐厅,都愿意接受美元消费。在这方面,古巴很像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
古巴会怎么样?这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口只有1100万的国家,未来是个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尤其是当下,即使古巴所有的外债都得到免除,他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还是那样儿。
更何况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候,全球经济都面临挑战,谁家也不会有大量的资金继续救助古巴——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是古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