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军进门后,大清就像是把明朝的门槛踩得稀巴烂,势头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一下子成了老大的地盘!
就在大势渐稳的时刻,明朝的老臣郑成功躲到了台湾,靠着那海峡的天然屏障,撑起了郑家的江山,和清朝隔着海面对干了快三十年!
康熙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像抽了风似的,立马就想着要把祖宗的江山给抢回来,非得把台湾弄回家不可!
清朝初期可真是个麻烦事儿一大堆,三藩那边乱成一锅粥,边上的局势又不稳——康熙虽说心里打着小算盘,也只能忍耐着等机会了。
1681年,风波一度闹腾了八年,清朝总算把三藩的乱局给整平了,大家终于可以歇歇心吧!
康熙老皇帝就开始盯上台湾这块地方了。
1683年,福建水师的头儿施琅亲自带着清兵,从厦门出发,横跨台湾海峡,在澎湖那边把郑军狠狠打了一顿,成功拿下台湾,这可是清朝自从进关后第一次实现的大团圆啊!
就在全国人民嗨翻天的时候,施琅狠狠一撇公文,给康熙抛出个惊天动地的主意——咱们直接打日本去!
康熙听到奏报,开始可是开心得像个小孩,赶紧召集大臣开会,还亲自把施琅叫来,问他具体怎么打算!
几天后,皇帝的神情跟天气一样变化莫测,不但直接把施琅的主意一口回绝,还完全不愿再提起出征日本这事了。
这提的建议貌似很有气势,咋就最后给干退堂鼓了呢?
要搞明白这事儿的前因后果,还得从施琅的主意和康熙的深思熟虑唠叨开讲。
施琅想了个妙招,拿下台湾之后,他立马向朝廷提议,趁着清军水兵士气正高涨,赶紧聚集力量,东边去打日本。他的算盘是把台湾当作后方大本营,再拉上琉球一起,搞个渡海的平台,然后让水师从两个方向猛攻日本。
施琅说的真早在明朝那会儿,倭贼就像过节一样老来东南海乱转,尤其是在嘉靖年间,简直是猖狂得让人咋舌!
沿海的老百姓和官爷们,全都被这事儿折腾得哭爹喊娘!
更让人感到紧张的是,日本的丰臣秀吉一掌权,就毫不留情地发起了对朝鲜的入侵,想着通过朝鲜来对明朝下狠手。随着丰臣秀吉的去世,加上明军给朝鲜帮了个大忙,这场危机暂时平息了。但日本那心里揣着打中原王朝主意的事,已经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施琅明白日本人那贼心不死的算盘了。
老哥说了,去日本搞东征,不仅是为了保卫清朝的海边地盘,也是为了将来不让那些麻烦事儿再冒出来!
从他个人来看,施琅以前是郑家的手下,他心里明白降臣的尴尬角色,不想在拿回台湾后就安安静静地回去种田——他想借着打日本这种大场面,继续在朝廷里占个位置。
刚开始听施琅提这事儿,康熙那心情可乐得跟喝了蜜似的!
清朝一统中原后,日本那小子还是不停地找碴,真把这位大帝气得爆炸!
就在一群书呆子和武松们齐声叫好的时候,康熙大帝却一口回绝了施琅的提议。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康熙大帝仔细琢磨之后做出的决定。
当时清朝连家里的锅都快给烧干了,哪能撑得起远渡重洋啊!
自从咱们站稳脚跟后,满大人常常拿着枪在外面打打闹闹。
三藩之乱搞得八年都没完,南方的各个地方像下雨一样遭到战火侵袭,老百姓都跑了,钱也快花光了。
拿下台湾这事儿看似一下就搞定,但花的钱挣得可不少,国库都快见底了!
要是真想去日本打仗,这可得在台湾海边聚集人马,备足粮草和军饷,还得搞一支庞大的舰队才能出海,光是这些活儿就已经把大清的实力给压垮了!
咱们可得学学元朝的惨痛教训啊!
康熙老爷明白得很,元朝的那些蒙古大汉两次想去日本捞金,结果都被海上的台风给玩坏了,船翻得稀巴烂,好多兄弟当场就变成了海鲜,不仅士兵死得一大片,连元世祖忽必烈也把钱袋子搞得空空如也。
清朝刚刚踏上了大地主的宝座,跟当年风光无限的元朝比起来,简直就是小猫抱大腿。要是贸然出征,一不小心摔个狗吃屎,那风险太大了——就算侥幸赢了,也没法算出攻占日本得花多少钱呢!
再说了,康熙心里盘着别的事呢!
那句老话说得好,“先把家里搞定再说外头的事”,康熙大帝心中明白,大清真正的对手可不是海那边的日本,而是北边草原上的准噶尔。
准噶尔部一年到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欺负漠南蒙古和西北的边疆地区,甚至一度让归化城(叫呼和浩特)门口都能听见马蹄声,对清朝来说简直是个不速之客。
康熙心里明白,准噶尔部的人性格刚猛,骑兵技术那是顶呱呱,不是随便哪个地方的军队能比得上的。
跟那个事比起来,日本的麻烦还没什么大不了的——康熙明显更想先搞定北边的问题。
康熙靠着边上的军队撑腰,把重心放在防守上,派出一大堆兵员盯紧漠南,还派使者去和漠北各部联系,通过各种手段来稳住北方的局势。
台湾的事儿过去搞得风风火火的,后来根据保留和经营,决定不再捣腾日本了。康熙一度在想:“要不咱就把台湾给撇下吧!这地方离得远,管来,还不如扔掉省钱!”
幸好施琅在这关键时候勇敢地开口了,他说不能丢掉台湾,反而要加大管理力度,屯兵驻守,把东南的海域稳稳抓住。
施琅一口咬定,台湾这地方可不简单,是控制福建和广东的要道。要是把这里丢掉,东南大门就彻底开了,简直是给敌人送上嘴边的饭。他拼命提倡把福建的水军分成两支,一部分驻守厦门,另一部分去台湾,让台湾当护城河,建立个海防堡垒!
康熙皇帝听了施琅的话,决定把军队扔到台湾,还派人来管事——从那时候开始,清朝就对台湾进行了整整两百多年的统治!
施琅去日本打仗的方案没被采纳,但他的战斗计划显然给清朝的海防提供了新思路,真是个奇葩意见!
康熙皇帝不去日本,不是怕他们,而是瞅着咱们当时的国力和战略打算,更像是在捡肥皂。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