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港口股谁是真龙头?营收十强榜单出炉,第一名赚得有点吓人
这年头,谁还盯着港口航运?别不信,这行当闷声发大财的主儿,真不少。最近刚出炉的2025年中报数据,把航运港口这盘棋彻底掀开了盖子。十家上市公司营收排排坐,第一名直接破千亿,你敢信?中远海控,1091亿,光一个上半年的进账,比后面八家加起来都快赶上。这不是在搞运输,这是在印钞票。
说到港口航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老行业”“重资产”“靠天吃饭”。可你看这榜单,哪一家是吃素的?中远海控一骑绝尘,背后是全球集装箱运输的硬通货地位。人家不光船多,航线密,关键是定价权在手。国际运价一波动,它的财报立马起反应。这波高增长,说白了,是全球贸易复苏加上运力紧张的双重红利。但你别以为它光靠运气,人家这几年数字化调度、航线优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大船队”了。
再往下看,上港集团195亿,宁波港149亿,这俩都是沿海大港的代表。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常年霸榜全球港口吞吐量前几名。它们的营收稳,靠的是什么?是地理位置,是腹地经济,是长三角这块黄金地带的产业支撑。哪怕外贸有波动,内贸和中转量也能撑住基本盘。招商轮船、中远海能这些名字,外行人可能不熟,但它们干的是能源运输的活儿——油轮、LNG船,都是高门槛、高利润的生意。尤其是中远海能,116亿的营收,背后是全球能源格局变动带来的运输需求激增。
有意思的是,中远系企业一口气占了五席。中远海控、中远海发、中远海能、中远海特、加上招商系的招商轮船和招商港口,这说明什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资源往头部央企手里聚。小船公司想翻身?难。现在的航运,拼的不是谁胆子大,而是谁有船、有码头、有资金、有全球网络。这种格局,短期根本撼动不了。
再看厦门港务、青岛港,营收刚过百亿,表面看不如前面几家猛,但它们在区域市场里是绝对的“地头蛇”。厦门港对台贸易、东南亚航线有优势,青岛港背靠山东重工业,大宗货物吞吐量稳得很。它们不求全国第一,但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得滋润。这种“区域霸主”模式,反而抗风险能力更强。
有人可能会问,第一名这么猛,后面跟得上吗?现实是,差距在拉大。中远海控一个公司的营收,是第十名招商港口的12倍多。这已经不是差距,是断层。但这也正常,行业成熟期,赢家通吃是常态。你指望一个地方小港去跟全球航运巨头掰手腕?不现实。
这十家公司的成绩单,其实也照出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面。别老盯着互联网、新能源,传统行业里照样有“现金牛”。它们不 flashy,不天天上热搜,但一年到头,稳稳当当把钱赚了。航运港口,就是这么个角色。它不声不响,却是全球贸易的血管。血管通了,经济才能活。
榜单摆在这儿,谁强谁弱,一目了然。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资源、网络、规模,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护城河。
风浪越大,鱼越贵。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同花顺财经、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