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乌克兰这地方虽然近来折腾得挺凶,但它在军事工业上的底子还真不差。苏联解体以后,它拿下了不少老苏家的资产,比方说上千家军工厂,还有核弹头、战略轰炸机那些玩意儿。对乌克兰来说,保养这些东西挺费劲;不过对别的国家,尤其是那些急着升级军工业的国家,那就是宝贝了。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和乌克兰搭上了关系,买设备、搞合作啥的,搞到了几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直接让中国军工实力蹭蹭往上蹿,省了不少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外头估摸着,这波操作让中国国防工业大概快进了20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三大技术:航空发动机、舰船造船和燃气轮机。
说到航空发动机这块,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Motor Sich,历来是个老字号,苏联时代专门搞飞机发动机,产品销到90多个国家呢。它家的引擎主要装在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上,技术水平那是杠杠的,全球都很看得上。中国空军早些年差的就是引擎技术,尤其是涡扇发动机,得推力大、效率高,可惜自己弄不出来。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急速降温,马达西奇失去了最大客户,企业差点撑不下去。这时,中国赶紧出手,大批量买发动机,给它续了命。2015年,两边还签了个协议,在重庆搞合资厂,还请乌克兰工程师过来帮忙。协议里有资金援助和技术交流,中国企业吸收了不少真经。比如做枭龙战机的发动机,里面头就是用了马达西奇的技术。
2014到2016年这段时间,中国还从乌克兰空军买了三架闲置的伊尔-78加油机,这东西帮中国很快补齐了空中加油的短板,推动了战斗机技术的提升。还有,通过Kh-55导弹,中国搞到了R-95小型涡扇发动机样本,这为长剑-10巡航导弹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召忠在采访中提到,这波引进填补了中国航空的空白,为自主研发铺了路。虽说后来美国施压,乌克兰在2021年把马达西奇国有化,阻止了中国收购,但早期的合作已经把技术带了过来。如今中国能自主制造类似发动机,空军实力嗖嗖地上了个档次。
说到舰船造船技术,这里头的关键点就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那会儿苏联时,厂子是造航母的主力军,几艘重量级的航母都是它家做的。中国海军早些年想自己搞航母,可从头干起确实不容易。1992年乌克兰独立后,船厂里有艘没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原本是给苏联海军造的,项目烂尾了,就放那儿生锈。中国军方派人去看了看,觉得这玩意儿挺值钱。1998年,有个叫徐增平的香港老板,借助澳门的创律公司,打着搞娱乐的幌子,用2000万美元把它买下。其实背后是军方撑腰,名义上说改成赌场啥的,避免引起敏感。合同签完后,瓦良格号在2002年拖到大连,开始改造,大折腾了好几年,2012年才服役,变成了辽宁舰。
这艘舰让中国掌握了航母设计、建造和运用的门道,比如滑跃甲板和舰载机起降那些技术。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当政时促成了这笔买卖,他说大家都有好处,乌克兰拿到钱,中国增强了国防实力。事实是,辽宁舰入役后,中国海军从无到有,培养了一大批航母人才,后来自己造的山东舰和福建舰也从中受益。外面分析觉得,这次技术转让让中国舰船制造水平足足赶上了至少10到15年,不然还得慢慢摸索。
说到燃气轮机技术,这个乌克兰哈尔科夫机械厂可是主打生产大型燃气轮机的,UGT-25000就是他们的王牌产品,专门给舰艇当动力。1989年,美国因为点事儿停止卖LM2500给咱们,结果海军驱逐舰动力差点卡壳。中国转过头来找乌克兰,1993年一拍即合,签了合同,买了10台UGT-25000,还把全套技术许可捞了过来。乌克兰送了样机和资料,然后咱们在西安开始仿制,改名叫GT-25000,后来又升级成QC-280。2003年,第一批国产燃气轮机装上了052B型驱逐舰,海试一过关,接着就在052D和055型舰上大批量用了。
这帮舰船如今成了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动力杠杠的,速度杠杠的。不光是军用,三峡工程搞发电的时候也用到了乌克兰的类似设备,给中国的能源建设添了把劲。李稻葵在分析时说,这招让中国能源安全多了道防线。乌克兰的技术在全球都是顶尖水平,中国凭借这波操作,彻底摆脱了进口依赖,海军建造进度也蹭蹭往上涨。专家算了一笔账,这次技术转让帮中国省了十几年研发时间。
这技术可不是白送的,乌克兰从中国拿了钱和订单,好让企业能继续转起来。打个比方,马达西奇靠中国的订单起死回生,哈尔科夫厂也卖出不少设备。合作从90年代开始,到2010年代越磨越深,中国还通过别的渠道搞到乌克兰R-36M2洲际导弹的一些参数,参照着造出东风-41。长征五号的YF-100发动机,也有借鉴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的RD-120技术。整体来讲,乌克兰转让给中国的技术多达1500多项,主攻军工、重型机械和能源领域。这让中国从工业弱国变成了强国,国防能力提升得很明显。话说回来,乌克兰自己也没吃亏,经济活力被注入,虽然后来地缘政治起了变化,合作受到了影响。
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变差后,美国就开始搅局,害怕中国军力变得太猛。2021年,乌克兰安全局拦住了马达西奇被收购的事儿,中国投资方还跑国际法庭讨了4.5亿美元赔偿。瓦良格买卖时,也躲用哑壳公司,避开那些敏感环节。燃气轮机技术一转手,中国产品成功国产化,乌克兰那边就没啥把柄了。有专家说,乌克兰的技术本来是苏联留下的宝贝,但维护费挺高,卖给中国其实是权衡利弊后的现实决定。中国则顺势补齐短板,没再像以前那样老盯着进口,自己造起来更硬气。
放眼未来,这三项核心技术对咱中国军工的影响真是不小。航空发动机让空军装备迈上台阶,舰船制造直接拉开了航母时代序幕,燃气轮机撑起了海军扩展的底盘。外头看着,中国军力从90年代那个落后的样子,硬是蹭蹭地追上了几个大国,转让这招功劳不小,硬是帮咱们省了近20年的弯路。乌克兰虽说不大,可这块领域给了不少支援。话说回来,合作在国际形势压得紧,近些年确实缩水不少。中国如今更重视自主研发,尽管如此,当年铺的底子依旧煞有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