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汝被拿下首发了!
就在对阵纽约自由人的关键战役中,这位中国女篮核心首次穿着飞翼队服坐上了替补席。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此前已连续两场出场时间不足20分钟,其中一场甚至整节第四节被雪藏。
要知道,自加盟达拉斯飞翼以来,除了最初三场适应期,李月汝始终是雷打不动的首发中锋。
7月17日对阵拉斯维加斯王牌时,她末节8分钟内命中关键三分并送出助攻,单场贡献10分8篮板,命中率高达50%,却在前三节被压缩至不足10分钟出场时间。
而当球队被对手逆转时,她只能看着其他替补球员三分7投1中,自己却坐在板凳席——尽管她当场三分4投2中。
转折发生在7月26日对阵金州女武神。
李月汝虽首发出场,但仅打3分半钟就被换下,全场零碎出战13分钟,被迫在外线4次出手仅得4分。
教练考克兰尼斯选择用速度型球员琼斯和盖塞尔索德打满末节,结果球队遭对手逆转。
更戏剧性的是,两天后对阵王牌队,她继续7投1中仅得4分,第四节再度被弃用。
数据揭示的矛盾令人费解:李月汝赛季场均得分效率超过联盟70%同位置球员,但她的出场时间在全联盟空间型中锋里排倒数第三。
尤其在她加盟初期,飞翼队从1胜11负的颓势中逆袭,5场比赛赢下3场,她晋升首发后更成为内线支柱。
然而随着球队近7场输掉6场,她的战术地位急转直下。
教练组的用人逻辑引发广泛质疑。
有球迷发现,当李月汝在场时球队净胜分比她不在场时高出9分。
但飞翼队的战术核心始终围绕状元秀佩奇设计,进攻节奏追求高速运转,李月汝被迫成为外线炮台——本赛季她62.5%的出手本集中在油漆区,却因战术要求频繁拉到底角。
对阵女武神时,她多次获得内线错位机会,但全队无人给她传球。
更深的矛盾在于角色定位冲突。
教练考克兰尼斯将李月汝定义为“高位策应者”,主要任务是为佩奇和霍华德等外线核心做掩护、抢篮板。
这种“蓝领化”安排与她在中国队的内轴心角色截然不同——在WCBA,她是场均14.2篮板的联赛篮板王。
而当她试图发挥内线优势时,却因防守端移动速度不足被对手针对,尤其面对快速换防球队时弱点放大。
替补中锋麦科万的崛起加剧了竞争压力。
她在对阵王牌队的17分钟内砍下12分13篮板,与李月汝在场时球队百回合净负9.3分的数据形成刺眼对比。
同时,飞翼队仍在等待两名欧洲中锋归队,进一步压缩内线轮换空间。
这些现实让李月汝的每次失误都变得敏感——主教练甚至被曝有“因犯规保护新秀”的习惯。
不过故事在7月29日出现微妙转机。
对阵纽约自由人,李月汝替补出战17分钟,5投4中高效贡献8分7篮板1盖帽。
这场状态回暖恰发生在她被撤下首发后,似乎暗示着角色调整的可能性。
但矛盾仍未解决:当球队核心佩奇复出时,战术天平会否再度倾斜?
此刻的达拉斯更衣室里,24岁的中国中锋正经历WNBA生涯最严峻的生存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