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零售业态不断演变的时代,不少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脑海里都会闪过这样一个疑问:现在开便利店还能赚钱吗?别急,咱先来看一组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尽管便利店业态普遍面临着客流减少和客单价下降的双重压力,2024年单店单日营收轻微下滑至4634元,但门店数量依旧保持着增长态势,这无疑彰显出便利店行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持续扩张的潜力。
以美喜福便利店为例,在全国各地,不少美喜福便利店都在稳健运营并收获了可观的利润。就拿社区店来说,杭州某小区门口的美喜福便利店,周边居住着3000多户人家。这家店就像社区居民的生活小管家,清晨,大爷大妈出门买菜前,会顺道进店买袋盐;夜幕降临,遛弯的居民则会顺手捎走啤酒饮料。店主李姐瞅准了社区居民稳定且高频的日常需求,特意在店内设置了“便民角”,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把小店打造成了社区生活的重要枢纽。如今,店里日均客流量稳稳地保持在500人以上,生意十分红火。
那便利店的盈利点究竟藏在哪里呢?先从选址说起,这可是便利店盈利的关键一步,位置选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像写字楼扎堆的区域,就是个绝佳的选址地。周边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早上睡眼惺忪地赶来上班,顺手就会拎走一份三明治和美式咖啡;午休时,饭团、泡面成了他们填饱肚子的抢手货;要是加班到深夜,能量饮料、火腿肠又成了刚需。美喜福总部的选址团队经过测算发现,周边每增加1000名上班族,便利店的日均客流量就能提升20%。在广州天河区开美喜福便利店的老陈,他的店就开在写字楼附近的绝佳位置,电梯口张贴着“早餐5元起”的海报,再配合会员系统自动推送的优惠券,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回头客。相比之下,隔壁街区有家便利店,虽然也在写字楼周边,却开在了背面,上班族们嫌绕路,营业额差了近一半。老陈对此感慨颇深:“在写字楼附近开店,得精准算准白领们的脚步。”
再谈谈商品结构与经营策略。如今,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便利店要想盈利,就得在商品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要紧跟潮流,引入热门商品。比如,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低糖、低脂的食品饮料开始走俏,便利店及时上架这类商品,就能吸引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另一方面,自有品牌的打造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企业意识到,自有品牌不再只是低价的代名词,通过精心研发、严格把控品质,推出更具质价比的商品,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数据显示,在便利店商品销售结构中,香烟商品和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分别提升了1.4%和0.7%。美喜福便利店在自有品牌的开发上就颇有心得,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定制化地推出自有品牌商品,既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又提高了店铺的毛利率。
在经营策略上,会员体系的运营是个吸金利器。会员3年内的客单价年均增长2.0%,而非会员仅增长0.3%。这表明,强化会员运营力度,通过个性化运营和专属权益等方式,能够有效拉动商品销量。美喜福便利店为会员提供积分兑换、专属折扣、生日福利等多种优惠,大大提升了会员的忠诚度和消费频次。同时,开展鲜食业务也是提升盈利的有效途径。目前,90.4%的便利店门店都开展了鲜食销售,融入咖啡和烘焙等餐饮多元业态,强化自身的质价比优势。早上的热气腾腾的包子、茶叶蛋,中午的便当、寿司,晚上的关东煮,这些鲜食商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性的用餐需求,还显著提高了客单价和消费者黏性。
还有一个当下不可忽视的盈利增长点,那就是即时零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购物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四成便利店企业已开通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占比同比大幅提升11.4%。通过深化供应链直采合作、优化自建物流配送等,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突破了传统零售的时空限制。以前置仓为核心的新型便利店业态应运而生,“仓店一体+大店带小仓”模式,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还能将商品提前放置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小型仓库内,使得订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配送,为消费者提供快速送达的极致体验。美喜福便利店紧跟这一趋势,与各大外卖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周边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店的商品和服务,线上销售额持续攀升。
当然,现在开便利店也并非毫无挑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零食折扣店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消费者,在相同品类上其价格优势也对便利店销售产生了一定冲击。不过,只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像美喜福便利店一样,从选址、商品结构、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发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便利店依旧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