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那个让全民热血的“五虎上将”,其实在历史上根本没这个官衔。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哪一个最强?谁才算头号战神?咱们小时候听过太多版本,可真相远比你想象得复杂。现在问题来了,刘备和诸葛亮心里的“真排名”,是不是和小说演的一样?这中间的名和实、真和假,到底藏着哪些难以启齿的秘密?
别以为排名就那么简单。一边是小说满天飞的“五虎并列”,一边是史书上明明白白只有“四大将军”。有的人把赵云排进五虎,有的坚决只认四大神将——火药味十足,各有各的理。关羽、张飞你方唱罢我登场,后边马超、黄忠、赵云的“座次”更是一锅粥:马超是不是黄忠前面?赵云到底算数不算?这些年各路三国迷像吵架一样,谁都不服谁。大家看来看去,越看越糊涂:谁又能说拥有真答案?这背后的玄机,你真的摸透了吗?
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汉末三国那个刀光剑影的岁月,刘备刚自立为“汉中王”,立马册封“前后左右”四位大将军: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你没看错,赵云那会儿根本没被封进这“铁四角”里。话说回来,关羽名头最大,镇守荆州,声名远扬不服气都难。张飞、马超呢?跟随刘备出生入死,战功赫赫;黄忠老当益壮,斩夏侯渊成名。一时间,蜀汉军中“老资格”的,人气、功劳加在一起,才有资格分这碗大锅饭。老百姓怎么看?有人认死理,电视剧怎么演就怎么信,有人觉得史书才靠谱,也有人说谁演得帅谁就是第一。可说来说去,嘴皮子说热了,也没人讲明白,到底谁才又红又专。
表面上看,四大将军站稳了脚跟,一切风平浪静。可是,真正的风暴却在心里涌动。关羽居然气得不行,觉得和黄忠平级简直掉面子。“老黄是给我提鞋的,怎么能和我齐名?”关羽甚至写信质问诸葛亮,得了句“黄忠是不得已同列”的公式化回答。马超本事大名气大,可他毕竟是后加入的“新人”,老将们嘴上不说,心里拐弯抹角。赵云怎么想?明明救过刘备几次命,偏偏没能跻身“顶级豪杰”,屡次只给了个中将军名头。外头风平浪静,内里小九九一堆,哪有什么真正的和睦?每个人脸上戴着笑面,有几个人甘愿屈人之下?
剧情到这里突然反转。你以为名望与资历是一切?可诸葛亮给关羽的那封信,把“江湖规矩”撕碎给你看——“马超虽好,还没你老关超群。”马超虽然战功了得,但在诸葛亮和刘备心里,依旧得低头让路。更狠的是,黄忠被硬推顶上“四大将军”,只是因为“刘备要用人服众”,实则名望最弱只能垫底。赵云不进前四,根本不是战功不够,而是后台没人、资历趋于尴尬。排位不是纯看战绩,更多是眼前利益和整体平衡。这一刻你会发现,所谓“五虎”其实是刘备和诸葛亮玩出来的平衡大棋。你以为的武将江湖,实际上全是人情世故和权谋算计。
回头看看,名单排好了,四平八稳。可表面和气,总让人觉着不对劲。封官压人、各自有小算盘,暗里的对比和明里的较劲只多不少。关羽表面荣耀,接着荆州之祸兵败被杀,死后更留下了“江山和兄弟谁都顾不上”的骂名。张飞蛮牛般死在自家人手里,马超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并列于关羽、张飞,郁郁不得志。黄忠声望一直上不去;赵云横竖也摸不到头把交椅。这四五位,越往后看,越像一盘散沙。谁都说自己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可真轮到大考那天,各怀鬼胎却团结不起来。名次争个没完,连自家兄弟也难做到“铁板一块”。和解遥遥无期,危机反而越压越重。
要说刘备册封五虎上将是出于公平正义?实在想多了。其实就图个安抚老臣、招揽新将、让你别闹腾。反正只要气氛对,大家一起抱团热闹,脸面上都有光。资历、名望、战功能成真的唯一标准?真要信了这些,枕头都要笑掉了。诸葛亮判分,刘备点头,该给谁就给谁,该爸握的手就握。赵云想进五虎?“别急,你还差阵风。”马超战功再高?“回来先报到吧,列队还要排队。”黄忠本事有限?“凑个数,也得摆上。”闭着眼睛当真,把江湖排位榜当成绩单,那不就是“自家孩子永远最乖”?五虎不过一出大戏,说到底,别拿它太严肃。反正真正懂的人,心里清楚——这排位,都是给外人看的。
大伙都在争五虎谁先谁后,有没有想过:要是按史书来,赵云还真进不去前四。爱看小说的说,英雄就该五个齐上阵;死守史实的觉得,规矩只认四大将军。那如果你是刘备,眼前一堆猛人,真能做到公正无私吗?还是得看谁跟自己最亲、最能使?到底该信人情还是信本事,这份名单,真能评出谁是天下第一猛将?你觉得咱们看了20年热血,信的到底是真英雄,还是“政治正确”?关于五虎座次,你同意小说那套,还是按正史排?欢迎留言大战三百回合——你心里的“第一”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