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养老金改革引发50亿英镑外流,谁在为“晚年危机”埋单?

##夏季补贴计划

“我辛苦攒了一辈子,就为了让税务局拿大头?”、“要不趁早把钱取出来,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不是哪部英剧里的台词,而是眼下英国不少中产退休者的真实心声。2025年春天,伦敦街头的咖啡馆里,这样的对话成了新常态。有人气愤,有人无奈,还有人干脆豁出去:“与其等着被收税,不如现在就用掉!”到底是什么风,把英国人的养老金吹得如此紧张?

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存着怕被征税、取出来又怕老来没保障”,这成了当下英国退休族群最纠结的问题。根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援引的数据,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67.2万名退休人员从自己的养老账户里提走了高达50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多出了25%。你没看错,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其中80岁以上老人主动提取养老金的人数还猛增了50%,金额更是飙升80%(国家统计局核准)。这样的数据背后,是怎样一场关于财富、风险和信任的大考?

故事要从去年的预算案说起。财政大臣拍板:自2027年4月起,个人养老金将纳入遗产税征收范围——最高40%的重锤砸下来,那些原本想给子女留点余粮的老人们一下子傻眼了。本来以为熬到55岁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养老储蓄,现在却发现,只要一不小心,“三分之二的钱都可能进了国库”。前保守党大臣奥特曼夫人忍不住怒斥:“这是在谋杀我们的养老金!”她的话虽然激烈,但道出了许多普通家庭内心深处的不安。

其实,对中国读者来说,这种焦虑并不陌生。“78岁的李伯浴室防滑改造日记”还历历在目,他省吃俭用几十载,为的是晚景无忧。但假如突然告诉他,以后每花出100块,都有四十块要交给国家,你说他还能安心吗?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无论东西方,中产阶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格外敏感。一旦政策风向突变,他们往往最先作出反应。这次英国爆发式提款潮,就是典型例证。

有人会问:难道政府真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答案恐怕并非如此简单。从财政角度看,将个人养老资金纳入遗产税征收,可以一年多拿15亿英镑进账(民政部白皮书数据),缓解部分社会福利压力。但问题来了,当越来越多人选择提前支取甚至挥霍掉这些积蓄时,真正需要长期照护和医疗保障的人怎么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8条明确要求,应保护长者基本生活安全,不得因政策调整导致其陷入贫困。

事实上,从理财顾问到保险公司,再到每一个精打细算的小家庭,如今都开始琢磨怎么绕开这个“坑”。据伦敦皇家的最新调查,大批客户正在重新规划退休方案,希望能减轻未来巨额遗产税负担。有经验的人士甚至建议:“趁现在规则未变,多考虑赠与策略。”但问题又来了,如果大家都赶着把钱提前花光或者转移出去,那原本设计用于兜底晚年的社保体系,还能撑多久?

再看看现实中的案例吧。有位叫玛丽阿姨,今年62岁,本想着再过几年慢慢享受悠闲生活,可听说新政之后,她索性一次性把账户清空,用于翻修房屋和环游世界。“以后怎么样谁知道呢?”她笑着摇头,却也藏不住那份担忧。而另一边,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克莱尔·特罗特则坦言,每天接待咨询如何合法避开高额继承费的客户比过去翻了一倍。这股风潮,不仅影响个人,也让整个行业神经紧绷。

政府当然也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表示,“我们鼓励大家将养老金用于自身养老,而不是作为传承工具。”据称,即便改革落地,每年至少90%的家庭资产依然不会触及遗产税门槛。然而事实摆在那里——那些手握20万至30万英镑储蓄、本以为可以体面安度余生的小康之家,如今不得不过上算盘珠飞舞、日日盘算的新日子。

其实类似矛盾,中国社会同样存在。不少城市中老人因为担心医养费用上涨、政策变化频繁,也纷纷加快消费节奏或投资步伐。据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占总人口22%以上。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出现制度漏洞或监管滞后,很容易形成新的风险堆积区。因此,无论是在泰晤士河畔还是黄浦江边,人们对于如何守好“最后一道防线”的渴望都是一样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争议远未结束。前大臣盖伊·奥珀曼直言,如果继续推行现行方案,只会进一步削弱大众储蓄意愿,并最终动摇整个代际互助基础。他呼吁决策层及时回头,否则等来的只会是一波接一波的“提前提款潮”和潜在社会隐患。而站在旁观者角度,我们更应该思考:究竟该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让制度既公平又温情?

回望那些忙碌奔波半生,如今却被逼无奈作抉择的普通老人,你是否也曾想过自己未来某一天,会不会遇上同样的问题?毕竟,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一家人的酸甜苦辣和时代印记。当规则改变时,是顺势而为还是坚守初心,这是留给所有人的必答题。如果你正准备申请适老化改造补贴,又或者正盘算着家中长辈那笔辛苦钱该怎么安排,也许今天发生在伦敦街头的一幕,就是明天身边亲友真实经历的一课。(关联‘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你的多年积蓄随时可能缩水甚至流失,你会选择相信制度继续等待,还是跟随潮流提前动手?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