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 刘程辉
7月27日那天,欧盟带着“等着看情况”的心态,算是盼来了美欧之间的新贸易协议,可没想到,反对的声音几乎一波接一波。
据央视新闻报道,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指出,这份美欧新贸易协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损害了欧洲的利益,是一份带有偏见的协议。还有多名欧洲政界人士直言,欧盟向特朗普屈服的道路早在四月就已开启。虽然这份协议暂时避开了贸易战,但要是欧洲早点采取坚决立场,联手中国反制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也许不会在谈判中落于下风,条件可能还会更优一些。
欧洲本应早点与中国联手反击,别再等着被动应对了。
特朗普在四月初公布“对等关税”之后,金融市场一度慌了神,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资产,担心经济会出现下滑。随着抛售趋势不断加剧,特朗普也有所松动,临近4月10日关税正式实施的时候,他宣布暂时只对欧盟提高10%的基础关税。
不过,欧盟也松了一口气。4月10日,他们暂停了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还在“命悬一线”的情况下同意了美国提出的谈判请求。不同于中国和加拿大那样立即反击,欧盟没有让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直接吃苦,而是考虑到成员国间的分歧,选择忍下这口苦,想着未来还能争取到更好的协议。
7月27日,苏格兰坦贝利迎来了一场重要会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此相会。 IC Photo
这次协议中,美国对欧盟的关税从之前4月2日和7月12日摆出的20%和30%大幅度降到了15%。特朗普表示,欧盟将从美国购入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商品,还打算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不过,目前还不搞清楚,这笔投资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啥时间进行。
虽然欧洲的领导人们为了暂时避开一场贸易冲突,算是松了一口气,但心底里难免还有点不甘: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集团,要是从一开始就没向特朗普低头,或许能争取到更优厚的条件吧。
有个外交官说,“他(特朗普)就像学校里的恶霸,我们却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站出来反抗他。那些没有团结在一起的,迟早会被他一个一个搞垮。”
曾经参与英国脱欧谈判的前欧盟委员会官员格奥尔格·里克莱斯觉得,欧盟最近威胁对美国商品征收930亿欧元的报复关税,行动来得太晚了。
事后想想,要是欧盟早在4月就坚决回击美国,还和中国一起反制美国提高关税,必定会对市场和特朗普带来很大冲击,那样的话,欧盟的处境可能会更为顺利些。欧洲政策中心的专家里克莱斯这么说。
你在问欧盟是怎么一点点妥协、让步的吧?其实,也没啥突然的变化,都是慢慢来、逐步适应的。随着局势的发展,他们在压力面前不断调整立场,把最初坚定的态度逐渐转变,最终不得不接受一些让步。可以说,欧盟是经过一系列权衡利弊之后,慢慢走向了比较折中的路线。
分析人士觉得啊,自从特朗普再次登上白宫的舞台以后,欧盟的反应可说是慢得让人担心。虽然有经验丰富的贸易官员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搞方案,但到头来,这些努力都变成了空谈。
他们回头参考了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时的处理方法,制定了三项措施:一是靠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武器和农产品,试图把总共近2000亿欧元的商品逆差给缩小;二是建议双方相互降低商品关税。
要是前面两招都不奏效,他们就打算采取报复行动,还期待市场因为可能引发的贸易战而产生反应,或者美国的通货膨胀加重,逼得特朗普让步。
不过特朗普比预计得更快动手了,到了3月就对钢铁、铝和汽车都加征了25%的关税。
那次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好几个欧盟贸易部长已经打算和美国“干一架”了。德国、法国等几个国家还在推动欧盟委员会动用那个被叫做“贸易火箭筒”的反胁迫工具(ACI)。
到2023年底,ACI开始生效,但到现在还没用过。许多人把它当成一种“核武器”般的选择,本应起到威慑作用。ACI允许欧盟27个成员国对那些对其成员国施加经济压力的第三国采取反制措施,这些行动不仅仅是对美国产品加关税那么简单。
欧盟委员会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负责人谢夫乔维奇,照片由IC提供。
不过,外交官们反映目前还不确定大多数成员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带点威胁的措施。欧盟委员会贸易司的魏阳德则建议欧盟各国大使保持“战略耐心”。
接下来到了5月,中美双方达成协定,缓解了投资者对全球贸易动荡的担忧情绪。英国也同意了特朗普提出的10%的基准关税,这一举动激励了一些希望与美国达成妥协的欧盟成员,尤其是德国,纷纷行动起来。
好几个月以来,德国和意大利一直坚持着欧盟早先的建议:只要美国取消所有的工业关税,欧盟就会配合,尽管美国早就明确表达了希望欧盟单方面做出让步的意愿。德国特别希望达成一项繁琐的“出口抵消进口”方案,让德国汽车厂商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的汽车能够享受到关税减免的优惠。
可是,就在欧盟的技术官员还在幻想着公平竞争的可能性时,特朗普早就采取了各种手段,不讲套路。
谢夫乔维奇,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的委员,曾七次跑到华盛顿去,也就是说跑了七趟,主要讲了下可能达成协议的一些领域,还强调了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性,还推销德国的汽车“抵消”方案。这个家伙总共和美国的相关官员聊了超过100个小时,谈判过程让人挺失望的。
听说,在几个月的谈判期间,谢夫乔维奇的电话总是不断响起,很多欧盟部长也在电话里叮嘱他要小心点。
爱尔兰的贸易部长西蒙·哈里斯也在名单里,他想要保护本国的制药、烈酒和牛肉产业,免得被美国打回一城。欧洲的商业领袖们也纷纷出声呼吁保持克制,他们宁愿利润下降,也不想为关税影响销量头疼。
这样一来,针对美国的第二份报复措施的金额也减到了720亿欧元,终于在7月24日通过审批,要是谈判不顺利,就会启动实施。两套方案一共涉及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
这几个月以来,谈判走向的不明朗,揭示了欧盟委员会内部的分歧点。
面对美国的压力,冯德莱恩也感到有点怕啦。
一些欧洲外交官和官员都说,魏阳德是个挺硬派的专家,她一直强调对特朗普要强硬一些,甚至会用欧盟的反击手段。这和比较温和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法国政府虽然也试图帮自家企业躲避报复的影响,但多次还是呼吁欧盟委员会对特朗普的关税搞点更猛的反制措施。
但冯德莱恩和她的亲信坚持认为,特朗普可能搞的那些额外动作风险挺大,贸易战再升温的可能性太高。
他们还怕,对美国变得更硬气的做法,可能会牵扯到其他方面去。
欧洲在安全保障上靠美国,这其实也是阻碍他们和美国对抗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对欧盟东部和北部的成员们来说,有这层关系在,影响还挺大。
外交人员透露,因为担心特朗普可能会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从欧洲撤兵,甚至退出北约,导致欧盟在谈判时受到很大限制。
一位欧洲大使直言,协议压根掩盖不了欧盟被特朗普那种碾压式策略拖垮的现实。“特朗普算得特别精准,抓住了我们的痛点。”
4月1日,地点在巴黎,法国国民联盟在国民议会的党团主席是勒庞。 IC Photo
在法国极右翼的国民联盟议会党团领袖玛丽娜·勒庞看来,所谓的美欧贸易协议,实际上是欧盟在政治、经济和士气上接连遭遇的三次打击,基本就是在向美国认输。
她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欧盟以不平等的条款和美国达成协议,拿到的优惠甚至不如英国,这份协议对法国的工业、能源和军事来说,就像是一种投降一样。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贝恩德·朗格直接指出,这份协议带有明显偏向性,虽说15%的统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贸易关系的稳定和法律上的保障,但总的来看,这个协议远不够公平,甚至可能会对欧洲带来长远的损害。
朗格提到,欧委会对美国额外投入6000亿美元,和大量采购美国军事技术,这对欧洲本土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可是不太友好。这份协议不仅会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还和特朗普政府用关税“勒索”日本等国家的手段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