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的钱去哪了?”
这是某业主在小区群里发出的终极拷问。
没过几分钟,群里炸了锅。
有人说:“估计用来换物业办公室的豪华沙发了吧。”
也有人接着补刀:“沙发?可能还有按摩椅和冰箱。”
玩笑归玩笑,问题却是真的扎心:小区业委会的账目,跟失踪的UFO一样神秘。
事情是怎么闹大的?
还得从那份“天价物业合同”说起。
业委会瞒天过海,悄悄签了合同,结果被细心的业主翻了出来。
价格高得离谱,仿佛整个小区都要给物业打工。
再往下查,公共收益的账目更是一团糟。
广告位的租金、停车场的收入、维修基金的去向,全是谜。
有人开玩笑说,这账比世界杯小组赛的出线规则还难懂。
没账目就算了,关键是业委会的态度更拉仇恨。
有人提议开会讨论财务问题,业委会的回应是:“我们有自己的流程,不用你们操心。”
这话惹得业主们直接炸了。
你说不用操心?
那咱们这些交钱的业主算什么?
提款机吗?
矛盾就这么激化了。
一个退休老法官站出来,搬出《民法典》第943条,现场给业委会上了一堂法律课:“财务公开是你们的义务,不是选择题。”
还有业主直接开始联名搞事,成立了监督小组,准备把账目一页一页翻个底朝天。
你以为这事儿已经够戏剧化了?
还没完。
审计结果一出,大家傻眼了。
账目里竟然发现了几笔极其“有趣”的支出。
比如某笔维修基金的用途是“景观灯换新”,可灯呢?
灯在哪儿?
整个小区愣是没人找到传说中的“新灯”。
更劲爆的是,有人还发现业委会某委员的亲戚,正好是合同里那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
这波操作,堪称“飞龙骑脸”。
事情很快从小区群里蔓延到社交媒体,引发了一场关于“业主知情权”的全民讨论。
有人说:“业委会不公开账目,就该直接解散。”
还有法律专家在直播里科普业主维权的正确姿势,教大家如何合法罢免业委会。
不得不说,这波舆论操作,堪称业主们的“大逆转”。
当然,邻居小区的“透明业委会”案例也被翻了出来,成了对比的经典模板。
人家业主直接用技术手段监管财务,公共收益从年入8万暴涨到68万。
这是什么概念?
差不多能把隔壁的物业服务队买下来当自家保安了。
再说回这场闹剧,小区业主们没有停下维权的步伐。
他们不仅通过联名提案启动了罢免程序,还成功地在临时业主大会上投票,让原业委会“全员下课”。
与此同时,街道办接管了小区事务,90天内重新选举新业委会。
可以说,业主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沉默是违规的温床,行动才是对抗不公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给大家留个问题:你的小区业委会透明吗?
如果不是,那你还在沉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