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都知道,西方那些拿着洋枪洋炮的军队把大清给打败了,以英法为主的殖民大军更是几乎打遍了全球。但其实啊,非西方国家也有厉害的造枪炮本事。像日本战国那会儿,就有三个专门造火枪的大地方;奥斯曼帝国用火绳枪比英国人还早;咱们明清时候,还有印度的莫卧儿帝国,造火器的本事都不小。近代西方能靠着洋枪洋炮称霸世界,主要靠的是六个小地方产的军火。
咱们先不考虑大英帝国的军工厂,毕竟英国的军工厂大多集中在伦敦,现在大名鼎鼎的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最初就是英国皇家军械厂工人们的活动俱乐部。要说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军工生产地,那得是意大利的特伦比亚山谷,这里聚集了好多家枪械制造企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贝雷塔公司。贝雷塔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不陌生,周润发和007都曾用过它家的产品。
贝雷塔公司的生产历史能追溯到1526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五年,那时它造的火绳枪既用于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的争斗,也用于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战争。16世纪中期,这个山谷一年能造25000支火绳枪,按当时欧洲军队里火绳枪手和长枪兵一比二的配备算,一年产量足够装备十万陆军。
西方的第二个知名军火制造地是比利时的列日,早在16世纪,这里就成了西班牙军队的武器供应地(要知道,查理五世可是先掌控了尼德兰,之后才当上西班牙的统治者)。列日这座小城现在人口也就20万,可在17、18世纪时,它造出的枪炮数量远超其人口规模。到了18世纪,这个小城一年能造出30万支火枪,产能是同时期法国兵工厂的三倍。当时,统治比利时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都依赖列日的军工生产来稳固他们的霸权。
同样在18世纪时,欧洲军队把枪换成了燧发枪,于是排队射击的打法成了常用的作战方式。法国大革命那会儿,法国把比利时给吞并了,让它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拿破仑还让列日的军事技术传遍了整个法国,他成就霸业也有比利时这“小兄弟”的一份助力。
17、18世纪时,列日和邻近的荷兰地区拥有全欧洲顶尖的枪炮制造手艺,而沙俄小城图拉的兵工厂就像是它们不太出色的“学生”。图拉兵工厂最初学做枪的技术是从荷兰那学来的,造大炮的技术则是在七年战争时从列日那里学到的。这个兵工厂靠农奴来干活,早在康熙皇帝晚年,它一年就能造出1万5800支燧发枪。图拉兵工厂的产量让沙俄在与瑞典的战争中获胜,吞并了波兰,还在多次俄土战争中取得胜利,沙俄的大部分江山,都是靠这个小城的武器打下来的。后来,在拿破仑攻打俄国、苏俄内战以及二战的时候,这个小城也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美国当然也有自己的军事制造地。早在还是殖民地的时候,枪支就是那里居民的必需品,像马萨诸塞州这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求成年男子必须配备一支枪,没有枪的男性会直接被关进监狱。就算殖民地居民还欠着船费,政府也会强行给他们贷款买枪。有了枪和男人,就有了民兵队伍,他们就能保护自己的土地,对付土著居民,进而扩大自己的地盘。
新大陆的居民宁愿从伦敦买缝衣针,也不忘添置枪支,于是北美渐渐有了自己的军火制造地。北美第一个在欧洲小有名气的军火制造地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现在那儿有五万五千人),这个小地方最拿手的是宾夕法尼亚步枪。这枪还有个名字叫肯塔基步枪(其实不一定是这儿产的,别的地方也爱仿造,那时候北美“草莽”和“豪杰”多,打假根本行不通),它和肯塔基州没啥联系,只是那时候北美人都把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地儿叫肯塔基,新移民去那儿开荒种地,都得靠这步枪。兰开斯特造的步枪,有个叫墨菲的射手拿着它,在萨拉托加战役里把英军头头弗雷泽给打倒了。
北美获得独立后,斯普林菲尔德摇身一变,成了北美第二大枪械制造地。从1794年起,它便为美国陆军和各地民兵打造步枪。南北战争时,北军主要用前装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与手持恩菲尔德步枪的南军激战,战况惨烈。1900年左右,美国大肆扩张,斯普林菲尔德一口气为美军供应了230万支步枪,为美国扩张立下大功。
埃森这座城市,克虏伯工厂的所在地,曾是德意志民族的火力核心。如今它只有五十多万居民,但当年其产能之强,足以令中国军队眼红不已。晚清时,中国军队耗资四千万两白银从这里购进大炮,然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地每月竟能造出三千门大炮,助德军以火力傲视全球。
在热兵器打仗的时代,火力强弱是军队打仗时最关键的因素,西方能称霸靠的是这些地方的军工生产能力,而不是什么种族、制度上的优势。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