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劳动 孙萍 PDF电子版
链接: pan.baidu.com/s/1UQu9aBQy8WhdOe9rG1-7oA?pwd=bwa2
提取码: bwa2
在长三角某电子厂轰鸣的车间里,孙萍的故事像一枚被反复打磨的螺丝钉。这个来自皖北农村的36岁女工,连续七年保持着车间贴片效率冠军的记录,却在2024年春天突然晕倒在流水线旁。医生诊断单上"过度劳累诱发心肌缺血"的字样,撕开了中国制造业繁荣表象下隐秘的伤口。
孙萍的日常被切割成精确到秒的单元:每天站立工作11.5小时,完成12000次重复动作,每月主动放弃4天轮休换取加班费。她的工牌背面贴着女儿照片,这个在老家寄宿学校念初三的孩子,已经三年没吃过妈妈做的晚饭。当工厂引进智能检测系统后,标准工时从7秒/件压缩到5秒,孙萍们开始用偷偷少喝水的原始方式节约上厕所时间。
这个初中辍学的女工身上,叠印着中国产业工人的集体困境。她熟练背诵每台设备的保养规程,却说不出《劳动法》关于加班时限的条款;她能凭手感判断贴片机的亚健康状态,自己的腰椎CT却显示四节椎间盘突出。当人社部发布"新八级工"制度时,孙萍在夜班休息间隙用手机查政策,32岁年龄限制像道玻璃门,把她挡在技术等级提升的通道外。
2025年春节,孙萍用全年积攒的调休换了五天假期。女儿在作文里写"妈妈是会走路的闹钟",而她带回老家的除了智能手环记录的287万次年步数,还有藏在枕头下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这个沉默的产业齿轮,正尝试用法律刻度丈量自己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