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首《南乡子》精选之作!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当时南宋与金对峙,诗人登上北固亭,眺望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歌颂了三国时期雄踞江东的孙权,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启示:借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激励人们为恢复国家统一而奋斗。提醒我们要有英雄气概和担当精神,同时也感慨时光流逝,历史变迁,但有些精神是永恒的。

2《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北宋·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的州城,树木茂盛,气象旺盛。四百年的繁华如同梦一场,令人发愁,晋代的那些风流人物早已变成荒冢。我绕着江水随意行走,登上一层层城墙又上了高楼。悠远的往事请你不要再问了,回过头看,栏杆外的长江兀自奔流不息。

背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金陵是六朝古都,诗人面对这座历史名城,回顾往昔的繁华与衰败,抒发了对历史兴亡、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启示:繁华盛景终会过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要过分执着于功名利禄,要有超脱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起落和时代的变迁。

3《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北宋·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霜降后水位下降,浅碧的江水波光粼粼,露出了远处的沙洲。酒意渐渐消退,风力也变得柔软,凉飕飕的,只有那顶破帽多情地恋恋不舍我的头。如何酬谢这重阳佳节?只好举起酒杯送走秋天。世间万事到头来都像一场梦,算了吧,算了吧,连明日菊花开败了,蝴蝶也会发愁。

背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重阳节在涵辉楼宴饮时写给好友徐君猷的词。词中虽有佳节饮酒的场面,但更深层地流露了作者历经磨难后,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超然达观的心态。

启示:表达了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世事如同梦境,不必过于纠结眼前的得失,要学会放下,享受当下,顺应自然。

4《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北宋·秦观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高超的画手画出了崔徽的画像,那双眸如秋水,嘴唇如绛点。让人怀疑她是当年偷看宋玉的东邻女,只露出了墙头一半的身姿。往事已经心酸,谁还记得她当年皱眉头的样子?人人都说画中有些遗憾的地方,就是显得无情,但即使无情,也依然动人。

背景:这是一首题画词,所题之画是唐代歌妓崔徽的画像。崔徽因情人离去而悲怨成疾,请画师绘下肖像寄给情人后便抱恨而终。秦观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画中人物及其悲剧命运的感慨。

启示:美的事物即使带有遗憾,也依然具有动人的力量。它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红颜薄命的哀伤,让人感慨美好事物的易逝。

5《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北宋·黄庭坚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译文:将军们都在谈论封侯拜相的事,我独自倚着楼,吹着短笛,放声长歌。所有的事情都随着风雨过去了,算了罢,当年戏马台前的辉煌也不过如此。催酒来,不要迟疑停留,今年秋天的酒味和去年一样。菊花仿佛在嘲笑我这老人头上的白发,真羞人啊,即使把花簪在白发上,也不能排解忧愁。

背景:黄庭坚晚年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在重阳节的酒宴上即席所作。当时诗人身处逆境,面对旁人对功名的热衷,自己却感到万事皆空,表现出一种豁达又略带悲凉的复杂心境。

启示:表现了淡泊名利、超脱豁达的胸怀。功名利禄如同过眼云烟,最终都会随风而逝。不如享受当下,即使年老,也要保持一份洒脱和幽默。

6《南乡子·送述古》北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译文:回头望去,乱山纵横,看不见送行的人,只看见那座城。有谁能像临平山上的塔那样,亭亭伫立,迎客西来又送客远行。回去的路上晚风凄清,枕席初寒难以入梦。今夜残灯斜照的地方,灯光荧荧,秋雨停了,但我的眼泪却不会晴。

背景:这是苏轼为送别好友陈襄(字述古)而作。词中通过描写送别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和内心的孤寂惆怅。

启示: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离别的愁苦。人生难免离别,但真挚的情感会跨越空间的距离。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相聚的时光。

7《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北宋·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译文:从密州眺望余杭,两地相隔云海天涯,一片渺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那时再和你痛饮美酒,笑谈三万场。不用再倾诉离别的酒愁,痛饮之人本就别有豪情肠肚。今夜在冰冷的灯火下送你归去,在河塘边,我这个像堕泪羊公一样的人,偏偏姓杨的朋友你要走了。(注:此处“羊公”指晋代的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死后百姓在岘山建碑堕泪。苏轼借此典故,并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惜别之情。)

背景: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友人杨绘(字元素)接替他原来的职位。此词是苏轼在途中为酬答杨元素的赠别词而作,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功成名就后重逢的期盼。

启示: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和豁达的胸怀。真正的友谊能超越空间距离,即使离别也充满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

8《南乡子·宿州上元》北宋·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译文:大队人马尝试春游,小雨细密如酥,下一下就停了。这景色能让打算归老江东的我,为此迟迟停留。美酒无声地滑倒,如同泻下的油。烟火如乱星飞舞,山色如浅浅的黛眉,水波翠绿欲流。这里不像仙境那般冷清,而是无比温柔。真是淮南路上的第一州。

背景:苏轼途经宿州(今安徽宿县)时,适逢元宵佳节,词人描绘了当地热闹欢腾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暂时冲淡了其宦海浮沉的感慨。

启示: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即使是短暂的旅途和寻常的节日,也能带来愉悦和慰藉。体现了一种热爱生活、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

9《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北宋·苏轼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惆怅地望着送春的酒杯,人渐渐老了,还能遇上几个春天?楚城花开正茂,却愁于远别,令人伤怀,何况还有凄清的丝竹乐声催促。在望乡台上吟诗至断,万里之外的思归之心独自涌上。登高临远,闲静下来才看清景物,独自徘徊,一寸相思化为一寸灰烬。

背景:此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暮春时节,词人送春归去,触景生情,抒发了年华老去、贬谪他乡、思念故土的悲凉心情。

启示: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和羁旅思乡的愁苦。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即使在困境中,思乡之情也是人之常情,是精神的一种寄托。

10《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北宋·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译文:寒冷的麻雀落满了稀疏的篱笆,争着攀上梅树要看那如玉的梅花。忽然看到客人来到花下坐下,惊得四散飞起,踏落的花瓣掉进了酒杯中。痛饮美酒又能赋诗,座中客人没有毡席,醉倒了也不知道。花开尽了,酒宴散了,春天其实已经到来,看那梅子,一点微酸已经附着在枝头。

背景:苏轼与友人杨元素唱和咏梅之作。词人没有直接描写梅花的风姿,而是通过寒雀窥梅、落英入酒等富有生活情趣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梅花的美与雅集的热闹,最后以梅子结枝暗示春的到来,别具匠心。

启示: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美和趣味。热闹的聚会终会散去,但生命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花落结果),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体现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

11《南乡子·细雨湿秋风》五代·冯延巳细雨湿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玉枕拥孤衾,挹恨还同岁月深。帘卷曲房谁共醉,憔悴,惆怅秦楼弹粉泪。

译文:细雨打湿了秋风,金凤花凋残,落了一地红色。闲来蹙着黛眉,慵懒不语,心中情绪,这寂寞的相思有谁知道多少?抱着玉枕,盖着孤被,心中的遗憾与岁月一样深长。卷起帘幕,在这幽深的房间里,谁能与我共醉?容颜憔悴,惆怅地在妆楼弹洒脂粉的泪水。

背景:这是五代词人冯延巳的一首闺怨词,典型的花间派风格。通过描绘秋风细雨、花残人孤的景象,刻画了一位女子独处深闺的寂寞和深深的相思之苦。

启示:描写了深闺女子孤寂的内心世界。外在的景物与内心的情绪相互映衬,表达了相思带来的深切苦闷和无奈。让人感受到情感需求的重要性。

12《南乡子·帘幕閟深沉》宋·黄机帘幕閟深沉,灯暗香销夜正深。花落画檐鸣细雨,岑岑,滴破相思万里心。晓色未平分,翠被寒生不自禁。待得梦成翻恶况,堪颦,飞雁新来也误人。

译文:帘幕低垂,闺房深邃,灯光昏暗,熏香烧尽,夜正深沉。花儿落在彩画的屋檐上,伴着细雨发出声响,滴滴答答,仿佛滴碎了我这跨越万里的相思之心。天将亮未亮之时,翠被生出寒意,不由自主地寒冷。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做了噩梦,醒来只得皱起眉头,连新飞来的大雁也误传消息,惹人烦恼。

背景:这是一首宋代的闺怨词。词人通过描写深夜、细雨、孤灯、寒衾等意象,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凄清,深刻表现了闺中女子思念远方之人的愁苦心境。

启示:极写相思的煎熬与苦楚。环境对心境有强烈的烘托作用,孤独和等待会放大内心的痛苦。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被动与无奈。

13《南乡子·眼约也应虚》宋·晏几道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译文:当初的眼神约定看来也成了空。昨夜归来,只有凤凰枕孤单相伴。暂且依据如今的情分,相互交往吧。只怕时间久了,感情再也不像最初那样。深深的情意想托付给书信。剪裁信笺,写上细小的字。再把这份情意重新问你,怎么样?能否共结长久远大的姻缘呢?

背景:这是晏几道一首描写爱情疑虑的词。词中女子对情人的感情产生了怀疑和不安,担心对方变心,但又怀着一丝希望,想要通过书信再次确认对方的心意。

启示:描绘了恋爱中患得患失的微妙心理。信任是感情的基础,但距离和时间有时会带来不安。沟通是消除疑虑、维系感情的重要方式。

14《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宋·晏几道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译文:新月又像弯眉一样,是谁在月下吹起了长笛?倚着高楼,在暮云中初见大雁南飞。莫要说远行的人会像大雁一样之后归来。心里想要在梦中相会,可惜梦里也不知道关山道路。只好等待他的短信来破除我的离恨,但应该来迟了吧。现在又到了玉枕生凉的单人秋季。

背景:这是一首秋日怀人词。词中通过新月、雁归、梦路难寻等意象,描绘了女子对远行情人的思念和盼望书信的急切心情,以及希望落空后的凄凉。

启示:表达了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重逢的渴望。梦境和现实常有差距,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煎熬。体现了离别之苦和期盼沟通的心情。

15《南乡子·落日照楼船》宋·朱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译文:夕阳照耀着楼船,平稳地驶过澄澈江面上的一片天空。珍重啊,使者大人留客的情意,依然深厚。风月从今以后就要告别这一片山川了。离别的愁绪如同悄然绷紧的琴弦,漫漫长夜,清冷的霜气透过了帐幕和毛毡。明日回头,江边的树已遥远,怀念着贤德的您。极目远望晴空,只见雁行相连。

背景:这首词可能是朱熹送别一位官员友人所作。词中描绘了落日江行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品德的敬重以及别后的怀念。

启示: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对贤德之人的敬重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眼前的风景因离别而染上不同的色彩。

16《南乡子·霜气著人衣》宋·周邦彦霜气著人衣,斗帐孤眠夜正迟。烛泪流残空𦶟烬,依稀。梦绕金鞍玉勒嘶。笑杀楚台儿。楚女腰肢阿谁知。宋玉高唐云雨句,休题。自是襄王梦觉迟。

译文:寒霜之气侵人衣裳,在小小的帐子里孤眠,夜正漫长。蜡烛流泪烧残,空余灰烬,景象依稀。梦中还环绕着金鞍玉勒的马嘶声。真是笑死楚阳台上的那些人了。楚国女子纤细的腰肢有谁知道呢?宋玉《高唐赋》中云雨巫山的句子,不要再提了。自然是楚襄王梦醒得太迟。

背景:周邦彦的这首词化用了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但词人反用其意,说襄王沉迷梦境醒得太晚,暗含对虚幻爱情的调侃和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启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虚幻爱情的调侃和对现实的认知。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幻想,应更加注重现实。

17《南乡子·冬夜》宋·黄升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译文:天地间万籁俱寂,没有一丝声响,被子冷硬如铁,已近五更天。熏香烧断,灯光昏暗,诗句还未斟酌妥当,四周一片凄清。只有霜花陪伴着明月。想必是夜晚太寒冷,恼得梅花也睡不着了。我在想念梅花,梅花也在想念我,彼此关切。起身看时,只见清冷的冰晶已结满了玉瓶。

背景:词人黄升在某个冬夜苦吟不寐,感受着夜的寒冷与寂静,却将梅花引为知己,赋予了梅花人的情感,创造了物我相怜、意境清绝的艺术境界。

启示:表现了文人高雅脱俗的情趣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在极度的寂静和孤独中,可以与自然之物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18《南乡子·春闺》清·顾太清嫩草似罗茵,日暖风和媚小春。帘卷湘纹生细浪,粼粼。花影如潮绿满身。独坐悄含颦,一片归心托锦鳞。望断天涯人不见,愁新。又是黄昏寂寞春。

译文:嫩草像绸缎做的垫子,日光温暖,微风和煦,使小春天气更显妩媚。卷起湘竹帘,帘纹如细浪,波光粼粼。花影如潮水,绿意洒满一身。独自坐着,悄然蹙眉。一片盼归的心意想托付给传送书信的鱼(锦鳞)。望断天涯也看不见心上人,新的愁绪涌上心头。又是一个黄昏,寂寞的春天。

背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美景中闺中女子独坐怀人的情景。春光明媚反而衬托出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和春闺的闲愁。

启示:美好的外景与寂寞的内心形成对比,突出了思念之深。情感需要寄托和表达,等待常常伴随着希望与失望的交织。

19《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清·顾贞观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译文:如同甘露洒在瑶池,洗出新的妆容,换掉了旧的姿态。今天才让花儿并蒂开放,虽然来得迟了些。终究是观音大士的慈悲。明月照耀着相思,也得蒙嫦娥念我的痴情。一同来到花前携手祭拜,殷勤恳切。谢了杨枝,又谢桂枝。(注:杨枝、桂枝在此既可指植物,也可能暗指科举中榜的吉兆“杨(杨)桂(折桂)”,并契合了“嫦娥”、“月宫”的意象。)

背景:这首词是顾贞观在戊申年(康熙七年)秋试中举后,欣喜遇见故人时所作。词中充满喜悦之情,并用“花并蒂”、“杨枝”、“桂枝”等意象,既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也暗含了对科举得中的感恩和兴奋。

启示:表达了事业有成、故人重逢的双重喜悦。成功有时来得晚一些,但终究会来,需要心怀感恩。也体现了友情带来的快乐。

20《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清·陈维崧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译文:秋色冷过并州快刀,一派刺人的冷风卷起怒涛。并马而行的是来自三河地区的年轻侠客,性情粗犷豪迈。曾在皂栎林中酒醉射雕。带着残存的酒意,想起了荆轲和高渐离,燕赵之地悲歌慷慨的故事从未消逝。回忆起当年荆轲的车声在寒风中驶过易水,今天,我依然怀着慷慨激昂的心情走过豫让桥。

背景:陈维崧是清初阳羡词派领袖。此词作于他行走在邢州(今河北邢台)道中。河北古属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词人途经此地,怀想古代侠客荆轲、高渐离、豫让的悲壮事迹,激发了心中的豪情。

启示:追怀古代英雄,抒发豪情壮志。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能深深影响人的精神气质。体现了对侠义精神和慷慨气概的向往。

21《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五代·冯延巳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回首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译文:细雨润湿了草叶上流动的光泽,芳草年年生长,就像我的愁恨一样悠长。回望凤楼中的无数往事,一片茫然,对着鸾镜,拥着鸳被,都令人肠断。梦魂任凭它自由飘荡,醒来时杨花已落满了绣床。薄情的人还不来,门半掩着,夕阳西下,辜负了这残春景色,只剩下几行眼泪。

背景:这是冯延巳闺怨词的代表作。词人以“细雨湿流光”这一奇妙的开篇,奠定了全词幽怨感伤的基调,通过一系列意象,深刻刻画了女子青春流逝、独守空闺的哀怨。

启示:以春草喻愁恨,形象深刻。光阴流逝,而等待无果,加深了人物的悲剧性。表达了美好青春被辜负的深切哀怨。

22《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小雨打湿了黄昏,在这端午佳节独自掩着门扉。巢中的燕子带着雏鸟全都飞走了,令人心神怅惘。只能空自向着梁间寻找它们栖息过的痕迹。旅居的房舍冷清得像乡村,虽有佳节美事,却无人一起携酒共度。只有黄莺的声音似乎懂得我心中的遗憾,叫得格外殷勤,恰似当时在枕畔听到的那样。

背景:词人李之仪在端午节时,或许正旅居在外,独自一人。佳节本应热闹,却反而更显孤独。词中通过空巢、客舍、莺声等意象,渲染了孤寂思乡的情绪。

启示:佳节容易触发旅人孤寂思乡之情。热闹是别人的,自己只有孤独。动物或自然之声有时反而更能触动心弦,衬托人的孤单。

23《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清·何振岱病骨苦骄阳。居起怎寻避暑方。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恰有天风送细凉。约客共杯觞。无月围灯意自长。坐过二更归未晚,思量。别后秋深更断肠。

译文:病弱的身体苦于酷热的太阳。起居该如何寻找避暑的方法?毕竟南窗适合小坐,于是移动床榻。恰好有天外清风送来细微的凉意。邀请客人共举酒杯。没有月亮,大家围着灯光,情意自然深长。坐过二更天回去也不算晚,思量着,分别之后到了深秋,会更加令人断肠。

背景:词人在炎夏七月与友人小聚纳凉,记录了当时的闲适情景和与友人共处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后分别的预想和伤感。

启示:表现了友朋小聚的闲适与惬意。清风良朋,便是夏日最好的解药。同时也感慨欢聚短暂,离别后会更觉思念,提醒要珍惜当下的相聚。

24《南乡子·其二》清·何振岱何物譬形神。结发夫妻总一身。同苦齐甘生已定,相亲。老去鳏居是半人。齐冷度昏晨。镜里灯前记笑颦。有尽欢情无限恨,轻分。水逝花飞万迹陈。

译文:用什么来比喻形与神呢?结发夫妻就像是一体。同甘共苦是生前就注定的,相互亲爱。老了失去伴侣成为鳏夫,就好像只剩半个人。一同度过寒冷的清晨黄昏。在镜里灯前还记得她的笑语和蹙眉。有限的欢情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就这样轻易分离了。像流水消逝,飞花飘落,万般痕迹都已成过去。

背景:这是词人晚年悼念亡妻之作。以“形神”比喻夫妻一体,情感深挚。妻子离世后,词人感到自己如同“半人”,在回忆中度过凄凉的晨昏,表达了无尽的哀思。

启示:表达了夫妻一体、情深意重的感情。失去一生伴侣是巨大的痛苦,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遗憾。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人,珍惜共度的时光。

25《南乡子·新晴夜起见月》清·何振岱帘雨乍无声。敛尽残寒始肯晴。单袷风光年少意,轻盈。入梦依然照眼明。睡近四更醒。花影离离月半庭。好景孤游成底趣,余生。虚负当时爱夜名。

译文:帘外的雨忽然停了。收尽了残留的寒意,天才肯放晴。穿着单衣领略这风光,颇有年少时的心意,感觉轻盈。即使入梦,月光依然明亮地照在眼前。睡到近四更天醒来。花影清晰,月光照亮半庭院。如此好景,独自游玩又有什么趣味呢?我的余生,真是徒然辜负了当年爱夜的名声。

背景:词人在雨夜新晴后见月,景色虽美,但独自一人欣赏,反而勾起了年华老去、孤身一人的感慨,觉得辜负了这良辰美景,也辜负了自己曾经热爱夜晚的心性。

启示:美景需要与人共赏。孤独会削弱欣赏美景的乐趣,容易引发对人生和过往的感慨。

26《南乡子·捣衣》清·纳兰性德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鸳鸯瓦上已结了一层新霜,想给他寄去寒衣,反而暗自神伤。听说戍边的征人容易消瘦,待我好好思量,等他梦里归来时再仔细为他丈量。支着枕头,害怕独守空房,暂且擦净捣衣石,就着月光为他捣衣。已经是深秋,又独守长夜,无比凄凉。月亮转到西南方(预示天将亮,夜将尽),更令人断肠。

背景: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传统“捣衣”题材入词,描写思妇在深秋夜里为远戍的丈夫准备寒衣时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体贴和孤寂凄凉。

启示: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切关怀和思念。爱体现在细微的行动(如捣衣)和体贴的想象(怕他瘦了)中。孤独和担忧在寂静的秋夜被放大,情感真挚动人。

27《南乡子·其一》清·朱祖谋初日上,水西涯,无人来吊素馨斜。花底教歌江上住,鸳鸯侣,只向海云红处去。

译文:初升的太阳,照在水西边。没有人来凭吊素馨斜(可能指种满素馨花的墓地或遗址)。在花下教歌,在江上居住,像鸳鸯伴侣一样,只向着海天云红的地方去。

背景:朱祖谋是清末词坛大家。这首小令用词凝练,意境朦胧。描绘了一幅带有遗世独立色彩的图景,既有寂寞凭吊之意,又有逍遥远逝之想,可能寄寓了词人的某种情怀。

启示:意境幽远,留有想象空间。既有对逝去事物的淡淡哀伤,也有对自由相伴、远遁尘世的向往。

28《南乡子·绣鞅玉环游》宋·苏轼绣鞅玉环游,灯晃帘疏笑却收。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更且檀唇点杏油。

译文:(女子)骑着装饰华丽的马,戴着玉环游玩,灯光晃动,帘幕稀疏,笑容却收敛了。在香车旁久久站立,催促着要上车,却还留恋不舍,并且再用杏油点涂红唇。

背景:这首词片段描绘了一位女子出游时娇羞又迟疑的情态,捕捉了其欲走还留、细节打扮的瞬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画面感。

启示:捕捉了人物细微的动作和情态,生动传神。展现了生活中一个富有情趣的瞬间。

29《南乡子·路入南中》五代·欧阳炯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译文:一路进入南方地区,桄榔树叶深绿,蓼花鲜红。微雨过后,两岸的人家正在采收红豆,树下露出了她们纤细洁白的拾取红豆的手。

背景:欧阳炯这首词描绘了岭南地区的独特风物和劳动场景。色彩明丽(叶暗、花红、素手),画面生动,充满了南国生活气息。

启示: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劳动画面。生活之美存在于日常劳动和自然风物之中。

30《南乡子·秋江晚眺》清·冯登府烟际楚江秋,江远潮平暮霭收。两岸芦花何处觅,扁舟,万叠青山九曲流。

译文:烟波浩渺的楚江秋色,江水辽远,潮

继续

31《南乡子·雨夜》清·冯登府春梦过红樱,三月东风惯作阴。夜雨催人眠得未,声声,滴到芭蕉总在心。

译文:春梦般的时光随着红樱花开而逝去,三月的东风总是习惯性地带来阴天。夜雨声声,催人入睡,能否入眠呢?雨滴打在芭蕉上的声音,声声都敲打在心头。

背景:这首词描绘了江南三月春雨连绵的夜晚。词人独听雨打芭蕉,触发了光阴易逝、春愁难遣的细腻情感,是典型的春夜怀人、感时伤怀之作。

启示:外界环境(如雨声)很容易触动内心的情绪。春天的逝去常让人感慨时光流转,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勿负春光。

32《南乡子·画舸停桡》五代·欧阳炯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译文:华美的船停下了船桨,木槿花篱笆外,竹林横跨小桥。水上的游人看着沙岸上的少女,少女回头望去,笑着指向芭蕉林,表示自己就住在那里。

背景:这首词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画面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少女的娇憨可爱和游人与当地人的轻松互动。

启示: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乐趣的生活图景。简单的交流和笑容能跨越陌生的距离,带来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3《南乡子·烟漠漠》五代·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译文:烟雾弥漫,雨水寒凉,岸边的花朵凋零,鹧鸪鸟在哀啼。远行的游子乘着小舟来到荒野的渡口,正在思乡的时候,只见潮水退去,江面平静,春色已近黄昏。

背景:李珣是花间派词人,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暮春烟雨凄迷的景色,营造了哀愁的氛围,抒发了旅人漂泊在外、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愁。

启示:漂泊在外的旅人容易因凄清的景物而引发乡愁。暮春的凋零景象与游子的孤寂心境相互映衬,提醒我们家园的温暖和亲情可贵。

34《南乡子·新月上》五代·李珣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译文:新月升起,远处的烟霭散开。采珠人习惯随着潮水去采珠。划着船穿过花丛,回到溪口,买来春酒,将小船缆绳系在垂岸的柳树上。

背景:这首词描绘了南国水乡采珠人的日常生活,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劳动后的闲适与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启示:表现了劳动生活的诗意一面。简单的劳作、质朴的享受(如沽酒)、与自然相伴,也可以构成幸福生活的图景。

35《南乡子·岸远沙平》五代·欧阳炯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江岸遥远,沙地平旷,夕阳斜照,归途上晚霞明亮。孔雀独自怜爱自己金翠色的尾羽,走到水边照影,它似乎认得行人,受了惊吓也不飞走。

背景:这首词展现了南国特有的绚丽景致(晚霞、孔雀),描绘了孔雀临水照影的奇妙画面,充满了异域风情和闲适趣味。

启示: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奇趣。动物的行为有时充满灵性,能与人和睦相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

36《南乡子·相见处》五代·李珣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译文:相见的地方,是一个晴朗的傍晚,在刺桐花下、越王台前。她暗中回眸,深深表达情意,故意遗落一双翠翘(头饰),然后骑着象,背着人先涉水而过。

背景:这首词充满南国风情(刺桐、骑象),描写了一位南方女子大胆而含蓄的示爱方式,情节生动有趣,展现了女子追求爱情的聪慧和羞涩。

启示:描绘了大胆而聪慧的示爱方式。爱情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既有含蓄(回眸、遗翠),也有果决(骑象先过)。充满了浪漫的异域情调。

37《南乡子·乘彩舫》五代·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译文:乘着彩饰的小船,划过莲塘,船夫的棹歌惊起了沉睡的鸳鸯。出游的少女们衣带飘香,依偎着同伴嬉笑,争着展现自己的窈窕美丽,竞相折下圆圆的荷叶来遮挡傍晚的阳光。

背景: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南国少女夏日乘船游玩的欢乐场景。画面色彩明丽(彩舫、莲塘、团荷),人物活泼可爱,充满了青春气息和生活乐趣。

启示:展现了青春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与好友相伴,尽情嬉游于自然之中,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体现了少女的娇憨与爱美之心。

38《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北宋·苏轼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惆怅地望着送春的酒杯,人渐渐老了,还能遇上几个春天?楚城花开正茂,却愁于远别,令人伤怀,何况还有凄清的丝竹乐声催促。在望乡台上吟诗至断,万里之外的思归之心独自涌上。登高临远,闲静下来才看清景物,独自徘徊,一寸相思化为一寸灰烬。

背景:此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暮春时节,词人送春归去,触景生情,抒发了年华老去、贬谪他乡、思念故土的悲凉心情。

启示: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和羁旅思乡的愁苦。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即使在困境中,思乡之情也是人之常情,是精神的一种寄托。

39《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北宋·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译文:寒冷的麻雀落满了稀疏的篱笆,争着攀上梅树要看那如玉的梅花。忽然看到客人来到花下坐下,惊得四散飞起,踏落的花瓣掉进了酒杯中。痛饮美酒又能赋诗,座中客人没有毡席,醉倒了也不知道。花开尽了,酒宴散了,春天其实已经到来,看那梅子,一点微酸已经附着在枝头。

背景:苏轼与友人杨元素唱和咏梅之作。词人没有直接描写梅花的风姿,而是通过寒雀窥梅、落英入酒等富有生活情趣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梅花的美与雅集的热闹,最后以梅子结枝暗示春的到来,别具匠心。

启示: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美和趣味。热闹的聚会终会散去,但生命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花落结果),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体现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

40《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五代·冯延巳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回首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译文:细雨润湿了草叶上流动的光泽,芳草年年生长,就像我的愁恨一样悠长。回望凤楼中的无数往事,一片茫然,对着鸾镜,拥着鸳被,都令人肠断。梦魂任凭它自由飘荡,醒来时杨花已落满了绣床。薄情的人还不来,门半掩着,夕阳西下,辜负了这残春景色,只剩下几行眼泪。

背景:这是冯延巳闺怨词的代表作。词人以“细雨湿流光”这一奇妙的开篇,奠定了全词幽怨感伤的基调,通过一系列意象,深刻刻画了女子青春流逝、独守空闺的哀怨。

启示:以春草喻愁恨,形象深刻。光阴流逝,而等待无果,加深了人物的悲剧性。表达了美好青春被辜负的深切哀怨。

41《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译文:小雨打湿了黄昏,在这端午佳节独自掩着门扉。巢中的燕子带着雏鸟全都飞走了,令人心神怅惘。只能空自向着梁间寻找它们栖息过的痕迹。旅居的房舍冷清得像乡村,虽有佳节美事,却无人一起携酒共度。只有黄莺的声音似乎懂得我心中的遗憾,叫得格外殷勤,恰似当时在枕畔听到的那样。

背景:词人李之仪在端午节时,或许正旅居在外,独自一人。佳节本应热闹,却反而更显孤独。词中通过空巢、客舍、莺声等意象,渲染了孤寂思乡的情绪。

启示:佳节容易触发旅人孤寂思乡之情。热闹是别人的,自己只有孤独。动物或自然之声有时反而更能触动心弦,衬托人的孤单。

42《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清·何振岱病骨苦骄阳。居起怎寻避暑方。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恰有天风送细凉。约客共杯觞。无月围灯意自长。坐过二更归未晚,思量。别后秋深更断肠。

译文:病弱的身体苦于酷热的太阳。起居该如何寻找避暑的方法?毕竟南窗适合小坐,于是移动床榻。恰好有天外清风送来细微的凉意。邀请客人共举酒杯。没有月亮,大家围着灯光,情意自然深长。坐过二更天回去也不算晚,思量着,分别之后到了深秋,会更加令人断肠。

背景:词人在炎夏七月与友人小聚纳凉,记录了当时的闲适情景和与友人共处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后分别的预想和伤感。

启示:表现了友朋小聚的闲适与惬意。清风良朋,便是夏日最好的解药。同时也感慨欢聚短暂,离别后会更觉思念,提醒要珍惜当下的相聚。

43《南乡子·其二》清·何振岱何物譬形神。结发夫妻总一身。同苦齐甘生已定,相亲。老去鳏居是半人。齐冷度昏晨。镜里灯前记笑颦。有尽欢情无限恨,轻分。水逝花飞万迹陈。

译文:用什么来比喻形与神呢?结发夫妻就像是一体。同甘共苦是生前就注定的,相互亲爱。老了失去伴侣成为鳏夫,就好像只剩半个人。一同度过寒冷的清晨黄昏。在镜里灯前还记得她的笑语和蹙眉。有限的欢情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就这样轻易分离了。像流水消逝,飞花飘落,万般痕迹都已成过去。

背景:这是词人晚年悼念亡妻之作。以“形神”比喻夫妻一体,情感深挚。妻子离世后,词人感到自己如同“半人”,在回忆中度过凄凉的晨昏,表达了无尽的哀思。

启示:表达了夫妻一体、情深意重的感情。失去一生伴侣是巨大的痛苦,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遗憾。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人,珍惜共度的时光。

44《南乡子·新晴夜起见月》清·何振岱帘雨乍无声。敛尽残寒始肯晴。单袷风光年少意,轻盈。入梦依然照眼明。睡近四更醒。花影离离月半庭。好景孤游成底趣,余生。虚负当时爱夜名。

译文:帘外的雨忽然停了。收尽了残留的寒意,天才肯放晴。穿着单衣领略这风光,颇有年少时的心意,感觉轻盈。即使入梦,月光依然明亮地照在眼前。睡到近四更天醒来。花影清晰,月光照亮半庭院。如此好景,独自游玩又有什么趣味呢?我的余生,真是徒然辜负了当年爱夜的名声。

背景:词人在雨夜新晴后见月,景色虽美,但独自一人欣赏,反而勾起了年华老去、孤身一人的感慨,觉得辜负了这良辰美景,也辜负了自己曾经热爱夜晚的心性。

启示:美景需要与人共赏。孤独会削弱欣赏美景的乐趣,容易引发对人生和过往的感慨。

45《南乡子·捣衣》清·纳兰性德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鸳鸯瓦上已结了一层新霜,想给他寄去寒衣,反而暗自神伤。听说戍边的征人容易消瘦,待我好好思量,等他梦里归来时再仔细为他丈量。支着枕头,害怕独守空房,暂且擦净捣衣石,就着月光为他捣衣。已经是深秋,又独守长夜,无比凄凉。月亮转到西南方(预示天将亮,夜将尽),更令人断肠。

背景: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传统“捣衣”题材入词,描写思妇在深秋夜里为远戍的丈夫准备寒衣时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体贴和孤寂凄凉。

启示: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切关怀和思念。爱体现在细微的行动(如捣衣)和体贴的想象(怕他瘦了)中。孤独和担忧在寂静的秋夜被放大,情感真挚动人。

46《南乡子·其一》清·朱祖谋初日上,水西涯,无人来吊素馨斜。花底教歌江上住,鸳鸯侣,只向海云红处去。

译文:初升的太阳,照在水西边。没有人来凭吊素馨斜(可能指种满素馨花的墓地或遗址)。在花下教歌,在江上居住,像鸳鸯伴侣一样,只向着海天云红的地方去。

背景:朱祖谋是清末词坛大家。这首小令用词凝练,意境朦胧。描绘了一幅带有遗世独立色彩的图景,既有寂寞凭吊之意,又有逍遥远逝之想,可能寄寓了词人的某种情怀。

启示:意境幽远,留有想象空间。既有对逝去事物的淡淡哀伤,也有对自由相伴、远遁尘世的向往。

47《南乡子·绣鞅玉环游》宋·苏轼绣鞅玉环游,灯晃帘疏笑却收。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更且檀唇点杏油。

译文:(女子)骑着装饰华丽的马,戴着玉环游玩,灯光晃动,帘幕稀疏,笑容却收敛了。在香车旁久久站立,催促着要上车,却还留恋不舍,并且再用杏油点涂红唇。

背景:这首词片段描绘了一位女子出游时娇羞又迟疑的情态,捕捉了其欲走还留、细节打扮的瞬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画面感。

启示:捕捉了人物细微的动作和情态,生动传神。展现了生活中一个富有情趣的瞬间。

48《南乡子·路入南中》五代·欧阳炯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译文:一路进入南方地区,桄榔树叶深绿,蓼花鲜红。微雨过后,两岸的人家正在采收红豆,树下露出了她们纤细洁白的拾取红豆的手。

背景:欧阳炯这首词描绘了岭南地区的独特风物和劳动场景。色彩明丽(叶暗、花红、素手),画面生动,充满了南国生活气息。

启示: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劳动画面。生活之美存在于日常劳动和自然风物之中。

49《南乡子·秋江晚眺》清·冯登府烟际楚江秋,江远潮平暮霭收。两岸芦花何处觅,扁舟,万叠青山九曲流。

译文:烟波浩渺的楚江秋色,江水辽远,潮水平静,暮霭渐渐散去。两岸的芦花到哪里去寻找?只有一叶扁舟,在万重青山和九曲江水间漂流。

背景:这首词描绘了秋日傍晚江边远眺的辽阔景象,意境苍茫悠远,表达了词人面对浩瀚自然时的孤寂之感与羁旅之思。

启示: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反衬出人的渺小与孤独。面对浩渺的江河山川,容易引发对人生和旅途的思考。

50《南乡子·雨夜》清·冯登府春梦过红樱,三月东风惯作阴。夜雨催人眠得未,声声,滴到芭蕉总在心。

译文:春梦般的时光随着红樱花开而逝去,三月的东风总是习惯性地带来阴天。夜雨声声,催人入睡,能否入眠呢?雨滴打在芭蕉上的声音,声声都敲打在心头。

背景:这首词描绘了江南三月春雨连绵的夜晚。词人独听雨打芭蕉,触发了光阴易逝、春愁难遣的细腻情感,是典型的春夜怀人、感时伤怀之作。

启示:外界环境(如雨声)很容易触动内心的情绪。春天的逝去常让人感慨时光流转,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勿负春光。

51《南乡子·画舸停桡》五代·欧阳炯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译文:华美的船停下了船桨,木槿花篱笆外,竹林横跨小桥。水上的游人看着沙岸上的少女,少女回头望去,笑着指向芭蕉林,表示自己就住在那里。

背景:这首词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画面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少女的娇憨可爱和游人与当地人的轻松互动。

启示: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乐趣的生活图景。简单的交流和笑容能跨越陌生的距离,带来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52《南乡子·烟漠漠》五代·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译文:烟雾弥漫,雨水寒凉,岸边的花朵凋零,鹧鸪鸟在哀啼。远行的游子乘着小舟来到荒野的渡口,正在思乡的时候,只见潮水退去,江面平静,春色已近黄昏。

背景:李珣是花间派词人,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暮春烟雨凄迷的景色,营造了哀愁的氛围,抒发了旅人漂泊在外、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愁。

启示:漂泊在外的旅人容易因凄清的景物而引发乡愁。暮春的凋零景象与游子的孤寂心境相互映衬,提醒我们家园的温暖和亲情可贵。

53《南乡子·新月上》五代·李珣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译文:新月升起,远处的烟霭散开。采珠人习惯随着潮水去采珠。划着船穿过花丛,回到溪口,买来春酒,将小船缆绳系在垂岸的柳树上。

背景:这首词描绘了南国水乡采珠人的日常生活,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劳动后的闲适与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启示:表现了劳动生活的诗意一面。简单的劳作、质朴的享受(如沽酒)、与自然相伴,也可以构成幸福生活的图景。

54《南乡子·岸远沙平》五代·欧阳炯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江岸遥远,沙地平旷,夕阳斜照,归途上晚霞明亮。孔雀独自怜爱自己金翠色的尾羽,走到水边照影,它似乎认得行人,受了惊吓也不飞走。

背景:这首词展现了南国特有的绚丽景致(晚霞、孔雀),描绘了孔雀临水照影的奇妙画面,充满了异域风情和闲适趣味。

启示: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奇趣。动物的行为有时充满灵性,能与人和睦相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

55《南乡子·相见处》五代·李珣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译文:相见的地方,是一个晴朗的傍晚,在刺桐花下、越王台前。她暗中回眸,深深表达情意,故意遗落一双翠翘(头饰),然后骑着象,背着人先涉水而过。

背景:这首词充满南国风情(刺桐、骑象),描写了一位南方女子大胆而含蓄的示爱方式,情节生动有趣,展现了女子追求爱情的聪慧和羞涩。

启示:描绘了大胆而聪慧的示爱方式。爱情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既有含蓄(回眸、遗翠),也有果决(骑象先过)。充满了浪漫的异域情调。

56《南乡子·乘彩舫》五代·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译文:乘着彩饰的小船,划过莲塘,船夫的棹歌惊起了沉睡的鸳鸯。出游的少女们衣带飘香,依偎着同伴嬉笑,争着展现自己的窈窕美丽,竞相折下圆圆的荷叶来遮挡傍晚的阳光。

背景: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南国少女夏日乘船游玩的欢乐场景。画面色彩明丽(彩舫、莲塘、团荷),人物活泼可爱,充满了青春气息和生活乐趣。

启示:展现了青春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与好友相伴,尽情嬉游于自然之中,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体现了少女的娇憨与爱美之心。